1934年,吉鸿昌遇难,妻子花了8万大洋赎回他的遗体。没过几天,妻子竟然睡大街、吃垃圾,最后直接失踪了,不料,15年后妻子竟然出现在开国大典上。 1917年,年仅18岁的吉鸿昌得知河南正在征兵的消息后,瞒着家人毅然报名参军,踏上了救国之路。 军营生活艰苦,但吉鸿昌凭借着过人的军事才能和坚韧不拔的性格很快脱颖而出。他的表现得到了上级的赏识,军衔也不断提升。到了30岁出头,吉鸿昌已经成为了一名旅长,这在当时的军队中是相当年轻的高级军官。他参与指挥了西安之战等多场重要战役,表现出色,所率领的部队也因作战勇猛而被誉为"铁军"。 1930年4月,当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尚未全面踏入中国领土时,政治局势已经暗流涌动。吉鸿昌的直接上级冯玉祥决定与蒋介石分庭抗礼,对抗其不抵抗日本侵略的政策。吉鸿昌接到命令后,率领部队从宁夏出发,参加了这场后来被称为"中原大战"的军事行动。 战前,冯玉祥一方信心满满,然而战局发展超出预期。经过激烈的交锋,冯玉祥的西北军最终败下阵来。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吉鸿昌不得不接受蒋介石对部队的改编,暂时服从蒋介石的指挥。 1931年9月,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迅速沦陷。面对国难当头,吉鸿昌坚持主张抗日,这与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背道而驰。 1932年,他下定决心回国投身抗日斗争,并在北平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 回国后的吉鸿昌没有丝毫懈怠,立即投入到抗日救国的洪流中。1933年5月,他与冯玉祥等人一起组织了东北义勇军,成立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在此期间,吉鸿昌还积极与各地的地下抗日组织建立联系,构建了一个覆盖华北多个省份的秘密联络网。 1933年8月,吉鸿昌努力在当地建立苏区。然而,这一计划遭到了国民党当局的强烈反对和破坏,不得不暂时搁置。 在吉鸿昌风险重重的抗日道路上,他的妻子胡红霞始终是最坚实的后盾。胡红霞原名胡兰英,是吉鸿昌的最后一任妻子。吉鸿昌为她改名为"红霞",取其"红"字与自己名中的"鸿"相呼应,可见两人感情之深厚。 为了支援吉鸿昌组建抗日力量,胡红霞毫不犹豫地将家中几万存款从银行全部取出,用于购买军队急需的物资装备。她不仅捐献了钱财,还亲自组织物资的运送工作。 在一次运送过程中,胡红霞的车队险些被敌方哨卡拦截。凭借机智和沉着,她成功地掩护物资安全通过,保障了前线部队的补给。 1934年,随着吉鸿昌抗日活动的深入,他的处境越发危险。5月,他在天津组织了"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建立了党组织的联络点,并与杨虎城等进步人士取得联系,继续开展反蒋抗日工作。 然而,军统特务一直在暗中监视吉鸿昌的一举一动。1934年11月,吉鸿昌遭遇军统特务的暗杀,虽然保住了性命,但最终还是落入了蒋介石的手中。蒋介石抓住这个机会,将吉鸿昌引渡到国民党的管辖区,随即以"叛国、叛党"的罪名对他进行审判。 审判过程草率而不公,结果早已注定。同月,吉鸿昌被判处死刑,英勇就义,年仅39岁。面对死亡,吉鸿昌始终保持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气节,没有丝毫屈服。 噩耗传来,胡红霞悲痛欲绝,但她知道自己必须坚强。为了完成丈夫的遗愿,她变卖了家中所有值钱的财产,凑集了8万大洋,冒险前往国民党控制区赎回了丈夫的遗体。 按照吉鸿昌生前的嘱托,胡红霞带着孩子们离开了天津,寻找安全的栖身之所。然而,国民党并未就此放过吉鸿昌的家人,特务们继续对他们进行骚扰和监视,希望通过他们找出更多的革命同志。 面对如此险恶的环境,胡红霞意识到必须采取非常手段保护自己和孩子。经过深思熟虑,她想出了一个既大胆又巧妙的计策——装疯卖傻。 就这样,昔日端庄优雅的胡红霞开始彻底改变自己的形象。她故意不梳洗,衣衫褴褛,整日蓬头垢面。她开始在大街上游荡,有时甚至睡在街头巷尾,捡拾垃圾中的食物充饥。 更为巧妙的是,胡红霞在"发疯"时常常高喊:"杀光日本鬼子!我丈夫是民族英雄!是大英雄!" 随着特务的注意力逐渐转移,胡红霞抓住时机,秘密安排孩子们分散到安全的地方。她自己则借机"失踪"——在外人看来,这位"疯妇人"可能已经流落他乡或不幸身亡,但实际上,她转入了地下。 借助于吉鸿昌生前建立的关系网络,胡红霞成功联系上了地下党组织。虽然她自己并非党员,但凭借丈夫的革命声望和她自身的坚定立场,组织很快接纳了她,并为她安排了新的身份和工作。 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胡红霞的处境有所改善,但国民党统治区的白色恐怖并未消除。直到1945年抗战全面胜利后,她才逐渐恢复了与组织的公开联系,并开始为丈夫的名誉平反而奔走。 她向社会各界揭露了国民党迫害吉鸿昌等抗日将领的罪行,收集整理了大量证明丈夫爱国事迹的史料。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作为革命烈士的遗孀,胡红霞受邀参加了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开国大典。
1943年,新四军团长汤景延突然叛变,杀害了三名战士,并带领六百人投敌。有人建议
【2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