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静养与每天锻炼的人,谁更长寿?调查89530名老人,给出答案 李爷爷今年78岁,多年来一直坚持晨练,每天早上6点准时出门,风雨无阻。上周,他在晨练时突然晕倒在地,被紧急送往医院,诊断为急性脑梗。好在抢救及时,他脱离了危险。医生解释说,这是由于早晨低温导致血管收缩,诱发了脑缺血晕厥。这让李爷爷十分困惑:运动不是对身体好吗?怎么自己却因为运动出了问题? 这种困惑其实并不罕见。关于老年人到底该不该运动,运动多少才算合适,一直存在争议。国家级名中医徐再春教授曾表示:“40岁前必须锻炼,50岁前适当锻炼,60岁后不锻炼、多保养。”那么,这种观点是否科学呢? 40岁前多锻炼,60岁后多保养:运动的年龄“分水岭” 关于运动与长寿的关系,科学研究给出了明确的答案。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曾开展了一项长期观察性研究,结果发表在《老年细胞》杂志上。研究将老人分为两组:一组每周进行3次有监督的锻炼,另一组则在过去5年内没有进行规律的中等强度锻炼。研究分别在开始时、6个月和1年后对老人进行三项身体机能测试:6分钟步行测试(有氧能力)、30秒椅子站立测试(下肢力量)和起身/行走测试(动态平衡能力)。结果显示,坚持锻炼的老年人在一年内体能显著提高了10%~30%,而久坐不动的老年人体能则下降了18%~24%。即便在85岁之后,坚持锻炼的老人依然能获得明显的体能改善。 另一项研究来自美国麻省总医院,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研究对89530名平均年龄62岁的参与者进行了长达两年的随访,发现每日久坐时间的关键阈值为10.6小时。一旦久坐时间超过这个数值,心力衰竭风险增加40%,心血管死亡风险提高54%,且久坐时间越长,风险越高。 河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郭艺芳指出,老年人一定要多参与运动,无论运动方式或运动量如何,只要动起来就比不动好。对于高龄老人而言,能动则动,但运动要以安全为主,避免过度运动给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50岁后,这4种运动要避开 不同年龄段适合的运动方式不同,尤其是老年人,运动方式不当不仅起不到养生作用,还可能威胁健康。50岁以后,以下几种运动要尽量避开: 头部绕圈 很多老年人有动脉硬化或颈动脉斑块,盲目进行头部绕圈动作会导致头晕、恶心呕吐,甚至可能使动脉斑块脱落,诱发意外事件。 甩肩 甩肩会给肩关节带来较大负荷,容易导致肩袖撕裂或加重原有不适。出现肩膀问题时,应先就医检查,而不是盲目锻炼。 爬山、爬楼梯 这两种运动都会给膝关节带来巨大压力,反复撞击容易加重关节损伤,诱发膝关节疾病。 拉筋、压腿 在压腿过程中,半月板和软骨容易受到过度挤压,引起膝关节损伤,甚至可能诱发中风。此外,肌肉过度紧张会累积损伤,诱发无菌性炎症。 老年人适当“懒”一点,反而有益健康 对于老年人来说,有些时候太勤快反而不是好事,适当“懒惰”反而对健康有益。 早上别太早起床锻炼 早上是血压高峰期,加上气温较低,锻炼时容易受到冷空气刺激,导致血管收缩、血压上升,甚至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建议将晨练时间推迟到太阳出来后的9~10点,或选择傍晚。 午睡别睡太久 研究发现,午睡时间过长与老年痴呆风险增加相关。相较于午睡时间小于1小时的人群,超过1小时的午睡会增加40%的痴呆风险。长时间午睡可能导致大脑短暂供血不足,醒来后反而感觉更疲惫。 下午忙里偷闲晒太阳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皮银珍指出,皮肤在阳光照射下会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质吸收,预防骨质疏松。建议在上午6~10点或下午16~17点晒30~60分钟太阳,但需注意防晒。 晚上别熬夜耍手机 过度玩手机会导致眼睛疲劳,加重晶状体硬化和睫状肌功能下降。老年人本身视力较弱,昏暗环境下玩手机还可能诱发青光眼,甚至失明。 运动对健康有益,但运动方式和强度需要因人而异,尤其是老年人。运动要以安全为前提,避免过度和不当的锻炼方式。只有科学运动,才能真正为健康加分。
长期静养与每天锻炼的人,谁更长寿?调查89530名老人,给出答案 李爷爷今年78
河西有事
2025-02-22 10:39:29
0
阅读: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