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粟裕到北京公干,遇到情报部长李克农。突然李克农他快步走向粟裕,肃然开口:“粟裕同志,我儿子李伦是不是牺牲了?你不要瞒着我。” 李克农是深具战略眼光与执行力的革命家,在中国共产党革命事业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1941年2月,李克农因工作需要撤回延安,并在次月担任了中共中央社会部副部长。虽然此时他的位置相对较低,但李克农很快便凭借自己的能力,深入参与了党的情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 同年9月,中共中央情报部成立,毛泽东提名李克农担任副部长,李克农在党内重要职务中的逐步上升。在中共中央情报部工作期间,李克农参与了多个地区秘密情报组织的建设,还着重于西安情报系统的建立。李克农凭借其深思熟虑的组织,成功为党的革命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情报支持。 1946年,随着国民党被迫与中共签订停战协定,李克农再次被任命为中共代表团的秘书长兼总支书记,主要负责领导电台和机要科的工作。期间,李克农通过控制和管理党的情报网络,确保了中共能够准确获取和分析敌方的信息,对战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随着全国解放的临近,李克农在党的情报工作中持续发挥着领导作用。1949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李克农被任命为外交部副部长,同时继续担任中共中央情报委员会书记。 1950年的北京,春寒料峭,情报部长李克农听闻老战友粟裕来京公干的消息,抑制不住内心的焦灼,快步走向粟裕的住处。自从三年前儿子李伦奔赴前线,音讯全无,李克农夫妇俩就陷入了无尽的牵挂之中。 三年前,年仅20岁的李伦响应号召,毅然决然投身革命洪流。临行前,他只是简单安顿了妻儿,连一纸家书都未曾留下。在通讯不便的年代,前线的战况瞬息万变,李克农虽然身居要职,却也难以打听到儿子的下落。 当李克农得知粟裕来京的消息时,他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驱车前往粟裕下榻的招待所。一路上,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老战友相见,自然免不了一番寒暄。但粟裕敏锐地察觉到李克农的异样,见他神情恍惚,似有心事。 粟裕关切地询问李克农是否有什么烦心事。李克农叹了口气,终于按捺不住,开门见山地说道:"粟裕同志,我儿子李伦是不是牺牲了?你不要瞒着我。"这个问题,像是压在他心头多时的大石,一旦说出口,竟让他感到一丝如释重负。 粟裕闻言,心中也不是滋味。他沉吟片刻,缓缓开口道:"克农同志,李伦参军后被编入了特种兵纵队,我听说他一直表现得很勇敢。三年间确实没有他的消息,但战时通讯不便,未必就意味着……"粟裕的话说到一半,看到李克农眼中的焦虑,便住了口,转而拿起了电话。 "我这就给特种兵纵队司令打个电话,问问情况。"粟裕安抚道。李克农点点头,目光紧紧盯着粟裕拨号的手,似乎电话那头就连着他日夜牵挂的儿子。此时,房间里一片静寂,只听见电话嘟嘟的声响,分外刺耳。 电话接通了,粟裕简明扼要地说明缘由,询问李伦的情况。片刻,粟裕挂断电话,脸上挂着欣慰的笑容,转向李克农报以好消息:"克农同志,你儿子李伦不仅平安无事,而且在前线英勇善战,屡立战功。我听特种兵纵队司令陈锐霆说,李伦是部队里的模范战士。" 原来,李伦投身革命后,先后参加了淮海、渡江、舟山群岛等一系列重大战役。在淮海战役中,他所在的爆破小组冒着敌军的密集火力,成功炸毁了三座碉堡,为部队扫清了前进的障碍。 在渡江战役中,李伦更是勇猛无畏。他所在工兵连肩负起为先头部队架设浮桥的重任。在敌机狂轰滥炸、江面炮火四起的情况下,李伦和战友们顶着枪林弹雨,一根根木桩被牢牢钉入江底。经过一夜的奋战,一座坚固的浮桥矗立在滚滚长江之上,保障了大军顺利渡江。 而在解放舟山群岛的战役中,李伦的表现更是令人刮目相看。他带领6人小分队乘坐橡皮艇,借夜色掩护,悄然登陆了普陀山岛。他们潜伏一天,终于找准时机,巧妙避开岗哨,成功潜入雷达站,安放了定时炸弹。当晚,伴随着一声巨响,雷达站被夷为平地。敌军心惊胆战,仓皇逃窜,我军乘胜追击,很快拿下了整座岛屿。 粟裕绘声绘色地讲述着李伦的英勇事迹,言语中满是赞许。李克农听得如痴如醉,儿子的英姿仿佛就在眼前。他多年来的牵挂化作了自豪,一个久经沙场的老革命,此刻竟热泪盈眶。
1943年,新四军团长汤景延突然叛变,杀害了三名战士,并带领六百人投敌。有人建议
【2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