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男子深夜脑梗离世,医生坦言:晚上不要做4件事,风险太大了 老刘今年56岁,事业算得上有成,这些年一直忙于工作,生活节奏也比较不规律。他常开玩笑说:“身体没问题,就是晚上经常睡不好觉。” 然而,就在上周的一天深夜,老刘被突如其来的剧烈头痛和恶心感惊醒,又发展到半边身体瘫软,话都说不清。家人赶紧拨了急救电话送医,遗憾的是,最终抢救无效,医生判断为急性脑梗猝死。 其实像老刘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脑梗是中老年人群中一种常见的突发疾病,但它的致命性却往往被忽视。脑梗之所以凶险,很大原因是因为它发作毫无征兆,而夜晚则是它的“高发时段”。 这是因为晚上身体代谢减缓,血液循环变慢,如果再伴有高血压、高血脂或心脑血管疾病,一旦血栓形成并堵塞脑部血管,就极易引发脑梗。 医生表示,脑梗的背后并非完全是突然性的“灾难”,很多时候是因为日常生活里的诸多“隐形雷区”。特别是晚上,有些坏习惯对血管健康损耗极大,稍不注意就可能埋下隐患。那么,这些晚上尤其需要避开的事,到底是什么呢? 医生在总结老刘的病史后,坦言晚上有些习惯对健康的威胁不可小觑,了解并改正这些陋习,是降低夜间脑梗风险的重要一步。以下4件事,如果你做过,赶紧停下。 第一件事就是熬夜不睡,过度疲劳。 许多人认为晚上熬一会儿到半夜并无大碍,第二天补个觉就行了。事实上,长期熬夜对血管的伤害非常大。在晚上,身体本应进入自我修复的状态,而熬夜导致神经和心血管持续处于紧张状态,不仅会干扰血压的稳定,还会增加血黏稠度,大幅提升血栓形成的风险。如果再加上平日的高工作压力,患脑梗的可能性倍增。 第二件事是睡前喝烈酒或抽烟。 有的人晚上睡觉前觉得来杯小酒助眠,甚至抽上一支烟来“放松”。殊不知,这两种行为都会使血管在短时间内收缩或者扩张得非常剧烈,而这样的波动对血压有直接影响。特别是本身有高血压或动脉硬化的人群,酒精和尼古丁的刺激无疑是“火上浇油”,大大增加深夜脑梗的风险。 第三件需要警惕的事情是吃夜宵或过度饮食。 相比白天,晚饭后或夜宵时段,肠胃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如果大吃大喝,不但加重肠胃负担,还会让血液更多集中到消化道,进一步减少对脑部的血液供给,容易引发循环问题。另外,夜宵通常偏油腻,这会导致夜间血脂升高,血液变得更加粘稠,脑梗的风险也随之增大。 第四个行为是情绪剧烈波动。 很多人晚上喜欢看情节紧张的电视剧,或者因为琐事与人争吵、发脾气。这些行为会使心率加快、血压飙升,而血管弹性在深夜通常较差,短时间内承受过大压力非常容易导致血管破裂或堵塞。如果情绪波动频繁发生,脑梗等心血管疾病风险会快速增加。 改掉这些“杀手”习惯,不是为了让生活更麻烦,而是为了提高生命的质量。对于有基础病或者平时工作强度大的人来说尤其如此,这些细节可能就是帮你远离脑梗的关键。
56岁男子深夜脑梗离世,医生坦言:晚上不要做4件事,风险太大了 老刘今年56
夜安玩转养护
2025-02-25 18:55:06
0
阅读: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