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分子和分母端解读四大行定增

沙隆的巴斯 2025-04-01 16:03:11
从分子(盈利与分红)和分母(股本与资本)的角度分析四大行增资与分红公告: 一、分母角度:股本与资本结构的变化 增资对分母(股本)的稀释效应 •四大行通过溢价定增合计募资约5200亿元(如中行1650亿、建行1050亿等),将直接增加总股本。例如,邮储银行增发205.7亿股,股本扩张约3.3%。 •短期摊薄每股收益(EPS):股本扩大可能导致EPS下降,但溢价发行(如邮储定增价较市价溢价21.5%)部分对冲了稀释效应,保护中小股东利益。 •长期优化资本结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提升(如建行达14.48%、邮储9.56%),增强抗风险能力,为信贷扩张提供空间(预计撬动4万亿信贷增量)。 分母扩张的积极意义 •资本充足率提升后,银行可支持更大规模的风险加权资产(分母),减少对利润留存补充资本的依赖,从而缓解分红压力。 •财政部通过特别国债注资,体现政策对银行长期稳健发展的支持,降低系统性风险预期,提振市场信心。 二、分子角度:盈利与分红的动态平衡 分红对分子(盈利留存)的影响 •四大行2024年累计分红超4200亿元(含中期与年度),分红比例普遍达30%。例如,交行中期分红比例32.36%,工行派息511亿元。 •高分红依赖资本充足率:分红需消耗留存利润,若资本不足可能限制未来分红能力。此次增资补充核心资本,为持续高分红提供“安全垫”。 盈利压力与分红的可持续性 •当前银行业面临息差收窄(2024年末大型银行净息差1.44%)、非息收入增长乏力等挑战,净利润增速放缓(如工行净利润同比下降2%)。 •通过增资提升资本实力,银行可扩大信贷规模(分子端收入增长),对冲盈利下滑压力。例如,资本补充后预计新增贷款4万亿元,改善收入结构。 三、分子与分母的相互作用 资本补充与分红的协同效应 •增资缓解分母(股本)扩张对EPS的短期冲击,同时增强分子(盈利能力)的长期潜力。例如,资本充足率提升后,ROE可能随信贷扩张改善。 •高分红政策需平衡股东回报与资本需求。增资后,银行可维持较高分红率(如建行近三年股息率超5%)而不损害资本充足性。 总结,短期利空,长期利好银行。

0 阅读:10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96

用户10xxx96

2
2025-04-04 16:06

白痴。格雷厄姆认为战略低价定增,巨大利空,本质上就是抢窃股民。

沙隆的巴斯

沙隆的巴斯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