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 年,皮定均将军乘坐飞机前往指挥演习,却不幸遭遇意外,壮烈牺牲。之后,中央将其骨灰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15 年后,中央竟下令迁出皮定均将军的骨灰。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皮定钧的骨灰最后被葬在了哪里?
1914 年,皮定均将军出生于安徽金寨一户贫困农民家庭。由于父亲早逝,母亲抛下年幼的他,皮定均只能与祖母相依为命。幼年生活的凄惨,让他一心想要改变现状。
14 岁时,他加入共青团,随后三年里,先后加入红军和共产党,这个十几岁的少年在战火洗礼中逐渐成长。
红军时期,他因表现突出,被上级委以重任,先后担任连营级教导员,多次随部队参与苏区反围剿,表现优异。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皮定均跟随红军大部队开始长征,在此期间,他也曾在红军大学中有过短暂的任职。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的军旅生涯慢慢来到了顶峰。第二次国共合作之后,皮定均出任 129 师特务团团长,率部开赴前线抗击日寇。
后因战功晋升为太行军区五、七军分区司令员,多次与敌军激战,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1944 年,日军已露败象,为尽快击败日寇,皮定均奉命组建第一支队挺进豫西开辟抗日根据地,这也为后来中央迁出其骨灰一事埋下了伏笔。
皮定均来到豫西后,一个多月内与日军展开数次激战并成功站稳脚跟。为了进一步巩固根据地,他深入群众,为豫西根据地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深受当地百姓敬重,整个豫西根据地一片欣欣向荣。
随着日军战败投降,豫西解放区成为国民党反动派的眼中钉肉中刺,皮定均也即将迎来一场改变命运的大战。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企图抢夺革命胜利果实,豫西根据地所在的中原解放区便成为其战略目标。
于是为了抢夺中原解放区,蒋介石任命刘峙为总指挥,纠集三十多万大军准备围剿我军。中央在得知消息后,鉴于中原解放区实力不足,下令准备撤离。
可是撤离这件事说的轻巧,真要实施起来,却是困难重重。面对着数十万国民党大军,我军想要突出重围只能派出部队进行阻击。在凭借阻击部队争取来的时间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尽管李先念、王震等高级将领制定了作战计划,但对于阻击部队的选择却没有定论。最终,军区副司令员王树声建议由皮定均率第一旅阻击。
原因也很简单,皮定均所部在豫西活动时间长,熟悉地形。随后这个提议得到了李先念和王震批准,王树声随即将皮定均叫到指挥部交代命令。
可是王树声明白,皮旅仅有 7000 余人,要阻击数十万敌人无异于天方夜谭。便建议皮定均让旅里的干部准备便装,这意味着此次任务九死一生。但皮定均只简单说了一句 “保证完成任务”,便回旅部布置作战任务。
皮定均也深知王树声的顾虑,7000 对 30 万,怎么想都没有任何胜算。于是他并没有准备与敌人硬拼,而是根据军区制定的主力分南北两个方向突围的计划进行针对性部署。
为了迷惑敌人,皮定均准备在东线阻击敌人,并且营造出中原军区向东突围的假象,一旦敌人上钩,主力突围便指日可待,那么皮定均真的能够成功吗?
部署完毕后,皮定均先是命令部队向东南、东北和正东做出佯动姿态,另外还派出一股部队趁夜向西移动,天亮后再向东行进,营造出一副向东突围的假象。
为了演的更加逼真,他还派侦查员向东边村民询问前往大别山的道路。这些举动很快被国民党东线特务察觉,国民党内部也一步步落入皮定均设下的圈套。
国民党高层得知我军在东部增兵,加上皮定均派出侦查员造成的假象,对我军向东突围的决策深信不疑,立刻向东线调兵,这也就使得国民党的包围圈西边出现很大的漏洞。
中原军区主力抓住机会迅速突围,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跳出了包围圈。如梦初醒的国民党军队恼羞成怒,于是集中优势兵力对皮定均防守的东线阵地发动猛攻。
自知不敌的皮定均没有硬拼,而是命令前沿的两个团利用坚固工事交替掩护后撤,这也很大程度上迟滞了敌人的进攻锋芒,同样延缓了敌人的进攻速度。随着中原解放区主力突破国民党包围圈,皮旅的阻击任务顺利完成了。
在得知主力成功突围后,皮定均并没有因完成任务而高兴,因为现在部队该何去何从成了新问题。其实早在开战前,皮定均就想出三条对策:一是向西突围与主力会合;二是留在原地打游击与敌周旋;三是最艰难的向东突围与苏皖解放区部队会合。
经过深思熟虑,皮定均决定选择第三条路。很多人对此不解,明明有减少部队伤亡的选择,为何他要选最难的路?
原来,皮定均认为,如果选择第一条路,虽能减少部队伤亡,在追上大部队之后还能伙同大部队对抗敌人,但可能将大部队置于危险境地。留在原地打游击也并不现实,所以皮定均才会选择继续向东突围。
皮定均也深知向东突围要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和无数封锁线,但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随后在他的指挥下,皮旅全体将士同仇敌忾,与敌人殊死搏斗。在熟悉地形和天降大雨的助力下,历经千辛万苦付出不小的牺牲后,终于跳出了敌人包围圈,进入大别山腹地。
也正是因为这次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毛主席对皮定均刮目相看。1955 年大授衔时,留下了 “皮有功,少晋中” 的佳话。就是这样一位一生戎马行,丹心为人民的开国中将,却在 1976 年因一场意外不幸牺牲。
在建国之后,由于皮定均能征善战,先后被中央任命为兰州军区和福建军区司令员,可见中央对他的重视。皮定均也没有辜负中央的期望,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为两个军区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福建军区任职期间,皮定均眼睛出现小毛病,需要接受治疗。当时福建军区正在筹备军事演习,原本作为司令员的皮定均是演习指挥员,但因眼部疾病,军委临时取消了他的指挥职务。
这引起了皮定均的不满,他接连向军委上报,表示自己能够胜任。最终,在皮定均的坚持下,军委同意了他的请求,可意外也随之而来。
得到中央批准后,为了节省时间,皮定均选择乘坐飞机赶回军区。不料途中飞机突然出现故障,最终无法挽回,飞机也就此坠落。皮定均将军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空难中不幸牺牲。
皮定均将军牺牲后,中央为了纪念他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将他的骨灰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令人意外的是,皮定均牺牲 15 年后,中央突然下令迁出他的骨灰,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与当年皮定均创建豫西解放区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年皮定均开创豫西解放区,拯救了众多当地百姓。在得知皮定均将军牺牲的消息后,不少河南当地百姓希望可以将他的骨灰安葬在河南。
最终中央经过讨论,便同意了这一提议,并且迁出了皮定均将军一半骨灰。剩余的一半骨灰安葬在福建漳浦县,这里即是皮定均牺牲的地方,也是他曾经奋斗的地方。
据悉,皮定均将军生前迫切希望看到祖国统一,将他的骨灰埋葬在这里,想必他在天之灵能第一时间看到祖国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