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为了军衔不停地给毛主席写信,谁劝都不听,最终上将降为中将

启汉知识局 2024-12-25 14:56:00

在1955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仪式上,一些将领出人意料地请求降低自己的军衔。徐向前、罗荣桓拒绝了元帅军衔,徐海东与许光达放弃了大将军衔,而徐立清更是坚持将自己的预定上将军衔降为中将。这种自我降衔的行为在当时的高级干部中颇为罕见。徐立清为何要这么做呢?

徐立清,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的一个小农家庭。家境贫寒使得他的早年教育受到限制,仅有三年私塾学习的机会。1927年,年仅17岁的徐立清毅然加入了正在兴起的中国工农红军。

在红军中,徐立清迅速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重要的政治工作干部。他先后担任红四方面军组织科科长和团政治部主任等职,组织指挥了多场关键战役,还在部队中推行政治教育,强化战士们的革命意志。随着抗日战争和后续的解放战争的展开,他被任命为西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更加深入地参与到战争的政治动员和战略部署中。

1950年9月,中央军委迅速成立了总干部部,以更好地管理和优化军队中的人才资源。在该部门的首次全体会议上,朱德亲自出席并宣布,毛主席将直接领导这一新机构,罗荣桓被任命为部长,确立了总干部部的领导架构。在副部长的选择上,毛主席亲点徐立清为候选人,并强调了徐立清的不可替代性。尽管徐立清的经验不及赖传珠,毛主席依然分配给赖传珠主要的工作职责,而徐立清则负责其他关键任务。

徐立清的到来,被罗荣桓视为一大助力,因为徐立清在军中以与毛主席意见高度一致而著称,两人经常不约而同地达成共识。徐立清上任之初便提出了几项重要的改革建议,优化总干部部的结构,提倡在人员选拔中实行全军范围内的均衡策略,从全国各地的部队中选调人员,以促进经验的交流和学习,同时打破旧有的裙带关系,确保真正的才能得以使用。他的策略得到了罗荣桓和毛主席的高度评价,实践证明,这些举措大大提升了总干部部的工作效果。

但是徐立清的这种平衡性人才调配方式,内部也有不满的声音。一位干部曾写信表达,认为徐立清在干部选择上过于追求平衡,忽视了一些个别推荐的优秀人才。徐立清深入调查并最终确认,这位干部推荐的人选确实具备优秀能力,随后将其纳入总干部部工作,该人员后来表现出色,多次得到领导层的赞扬。在徐立清的引领下,总干部部逐渐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才能的团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

1955年授衔仪式前夕,许多将军们依据自己的职务和历史贡献已经预见到将获得的军衔,但不乏有些将领对自己的预定军衔感到不满,希望能获得更高的级别。在这种背景下,徐向前和罗荣桓等资深将领却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他们请求降低自己的军衔。

按照原本的评估,徐立清完全有资格被授予上将军衔,但他主动要求仅接受中将军衔。他认为,降低自己的军衔有助于示范俭朴的军风,也有助于维护军中的和谐与统一。最初徐立清向总干部部长罗荣桓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罗荣桓最初的反应是强烈的不满,他认为徐立清的提议可能会破坏已经决定的授衔安排,并敦促他遵守军委的决定。但是徐立清并未放弃,他坚持不懈地向毛主席写信。毛主席在了解到此事后,指派周恩来介入调解。但是在与徐立清的深入对话中,周总理被徐立清的坚定立场和深思熟虑的理由所打动。

周恩来最终支持徐立清的请求。徐立清因此成为了首位主动请求降衔的中将,在国务院总理亲自授予军衔的那一天,庆祝活动的高潮是在怀仁堂后举行的盛大酒会。那天晚上,新晋的元帅和将军们带着各自的配偶,共同参加了这一特别的庆祝活动。刘少奇、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也出席了酒会。

酒会开始,周恩来总理首先致辞,并宣读了祝酒词。气氛在祝福声中达到了高潮。刘少奇与彭德怀在会场中走动时,刘少奇手持酒杯,特意向徐立清所在的方向走去。在徐立清近处,刘少奇高声喊道:“徐立清,我为你敬酒!”这突如其来的礼遇让徐立清一时错愕,竟然愣在了原地。

彭德怀见状,用他那富有感染力的大嗓门喊道:“徐立清,快过来!少奇同志和我要敬你酒,难道你没听见吗?”这时徐立清才意识到是真的,急忙跨步上前。在徐立清站定之后,刘少奇看着他说:“你的表现完全符合上将的水准,但你选择了中将。”徐立清回应道:“您本该是元帅,也选择了不居此位,您始终是我学习的榜样。”刘少奇和彭德怀听后都会心地笑了,彭德怀更是拍了拍徐立清的肩膀,赞叹道:“你这两颗星星的分量,真不是盖的!”三人相视而笑,场面温馨。

军衔授予之后,徐立清的健康状况显著恶化。原本40岁的他,体态健硕,精力充沛。但是短短一年间,他因过度劳累,形象大变,头发斑白。甚至连毛主席都曾公开表示关切:“评衔工作本身就极为艰辛,而负责这项工作的同志们压力更大。徐立清同志一贯敬业乐群,不计个人得失,他的工作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徐立清因工作强度过大,多次在工作场所昏厥,幸得及时发现并送往医院治疗,才未造成更大的健康危机。住院期间,赖传珠前来探望。徐立清握着赖传珠的手,心情沉重地说:“我的身体状况已经大不如前,我短期内恐怕难以恢复,总干部部应考虑选拔一位年轻有为的同志接替我的职务。还请你转告罗部长,希望他能支持我的决定。

赖传珠将这番话转达给了罗荣桓。罗荣桓对此深感忧虑,亲自来到医院看望徐立清,并安慰他说:“现在,你最重要的任务是好好休息和恢复健康,工作的事情可以先放一放。

1956年1月,徐立清在医院中给中央军委写信,请求免去他总干部部副部长的职务。他的信被中央军委高度重视,并在一次会议中进行了讨论。军委的领导们一致认为,徐立清尽管身体不佳,但仍有康复的希望。他们决定不批准他的辞职请求,希望他将重点放在治疗上。

得知自己的请求未被批准后,徐立清心中忐忑,病体略有好转后,他再次给彭德怀和罗荣桓写信,坚持提出辞职。彭德怀和罗荣桓经过商议,决定再次劝说徐立清,让他专注于康复,不必过度担心工作。几日后,罗荣桓正式回复徐立清,告知军委的决定。他们希望徐立清能够在总干部部继续担任副部长,但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恢复健康。

徐立清是一位以严格自律著称的军事领导人,他始终坚持将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和人民的服务之下。他的生活简朴,对于个人的荣誉和利益从不过分追求,他认为真正的价值在于无私地服务于人民。徐立清的夫人也是一位参与革命的战士,根据军队的晋升规定,她本应获得相应的职务提升。

但是徐立清从不利用自己的职权为家人谋取任何便利,他甚至明确指示身边的工作人员,不要因为他的地位而给予他的家人特殊待遇。徐立清总是强调,应该将机会留给那些更需要的人。徐立清对待身边的工作人员也同样严格。即使是他的秘书或其他直接下属,只要不是基于工作表现的真实需要,他也从不为他们寻求晋升的机会。徐立清经常强调,“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必须贯彻到军队的每一层面,包括干部的选拔和晋升过程中。

1983年初,徐立清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3岁。邓小平对其治丧事宜表示极大的重视。邓小平特别指示应将徐立清的丧事与其他重要人物的丧事一并妥善安排,并亲自确认参加告别仪式。告别仪式当天,邓小平作为第一位前来向徐立清遗体致敬的领导人,三次鞠躬表达哀悼。在此后的悼念中,邓小平紧握其遗孀党秀玉的手,缅怀徐立清。

当时已身患重病的徐向前元帅在得知徐立清逝世的消息后,也深感悲痛,一夜未眠。徐向前元帅在病榻上亲审了徐立清的悼词,并撰写了一封充满深情的慰问信。

徐立清逝世后,其遗孀党秀玉在示范节俭的行动中退还了政府配发的住房和车辆,他去世之后,每年清明节,无数的老同志和普通群众,无论是拄着拐杖的老将军还是从远方如湖北、延安赶来的普通百姓,都会前往八宝山革命公墓前他的骨灰盒前默默哀悼,表达对这位伟大战士的追思与敬意。

27 阅读:12451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