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禄,瓜尔佳氏,慈禧太后晚期最为信任的朝廷重臣,曾将其幼女指婚给后来的摄政王载沣,后生一子,也就是后来的宣统皇帝溥仪。荣禄,乃系清朝历史上最后一任文华殿大学士,接班自李鸿章。
甲午战败,马关和谈,朝廷将一切责任都推到了李鸿章的身上,罢其官职,免其待遇,李鸿章的时代已经彻底结束,但李鸿章所兼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到底由谁来接任,朝廷在寻找,李鸿章在等待,直到慈禧太后突然将时任“西安将军”的荣禄调回京城,这件事或许有了答案。
只是,李鸿章的班属实不好接,如果没有李鸿章的支持和指点,饶是荣禄再有慈禧太后的支持,恐怕也是干不好。
于是,便有了荣禄拜访李鸿章的桥段,便有了这段堪称经典的高手对决,全程高能,只有靠“翻译”才能听懂。
来到贤良寺,红儿姑娘正在捉鸟,李鸿章正在闭目养神,将鸟惊跑的荣禄却给了这样一句解释:
这鸟儿啊叫家贼,气性大,养不活,跑了就跑了呗!赶明儿啊,我给你送一只漂亮的鹦鹉,好不好啊,红儿姑娘。
很明显,荣禄的话并非说给红儿姑娘,而是说给李鸿章听的。
所谓“家贼”,暗示刚刚背叛了李鸿章的袁世凯,这是劝李鸿章别生气,既然是养不活的叛徒,跑了就跑了,没了就没了,不必放在心上。
再往深处探究,荣禄是想告诉李鸿章:袁世凯投靠翁同龢的事情,我已经听说了,但你可以放心,袁世凯不会得逞,因为翁同龢不会接班,真正要接班的人是我!
那么,荣禄为何又要送红儿姑娘一只鹦鹉呢?
因为李鸿章曾经献给慈禧太后一只鹦鹉,荣禄是想告诉李鸿章:接班的决定,来自慈禧太后,希望你心里有点数儿,嘴上懂点事儿!
很明显,荣禄试图用慈禧太后压制李鸿章一波,逼着李鸿章顺着自己的意思来,要你帮忙,你就得帮忙;要你指点,你就得指点。
只是,李鸿章何等人物,哪能接受如此方式的要挟,且看李鸿章如何扭转局面:
李鸿章:你是?
荣禄:荣禄。
李鸿章:荣禄?不,你不是荣禄。
意思很明确了,你要是仗着太后的后台硬压,那么对不起,我不认识你,哪里来的请你回哪里去!
荣禄一听,立马会意,马上就意识到自己失言了,用慈禧太后硬压,对付别人或许可以,对付李鸿章恐怕不行!
那就赶紧换个态度,赶紧拿出晚辈的姿态来:
您吉祥。
行了,李鸿章想要的态度出现了,可以正常聊天了:
你,真是荣禄?
本在西安任职的荣禄,突然返回京城,而且还专门前来拜访自己,李鸿章立马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再加上荣禄刚才的暗示,李鸿章索性就挑明了直说:
我做梦都在想啊,谁来接我的直隶、北洋,可没想到是仲华你啊。
就算已经板上钉钉,但荣禄的任免毕竟没有公开宣布,尚未履行正常的任职程序,李鸿章的话,荣禄当然不能接;更何况,李鸿章的面前,需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需要留给自己充足的腾挪空间;所以,荣禄尚不能接受李鸿章的说法,还需要遮掩一番:
太后的意思啊,是让我多历练历练。直隶、北洋,我看还得中堂复起,方膺其重啊,换了别个,谁担得起哟。
没反对,没承认,只是强调太后想让自己历练历练,至于这个历练是不是代表接班李鸿章,谁知道呢!
更重要的是,荣禄还强调了李鸿章“方膺其重”,位置摆得很正,角色认得很清,瓦全就是一副谦虚谨慎的晚辈模样,逼着李鸿章主动给出支持态度。
再看李鸿章,早就听懂了荣禄的谦虚,却也不再托大,直接强调了新老更替、职务调整的必然:
老啦,老啦,这旧符新桃,该换总得换。
早晚会有人接我的班,我知道也支持,此乃自然规律,更是官场不变之现实,但是,我的班并非谁都能接。
我说仲华呀,直隶、北洋这个缺儿宁可空着,也不能所用非人。
什么叫所用非人?
是不是所用非人,慈禧太后说了算,但能不能干好,却需要李鸿章点头才行。
要知道,李鸿章麾下皆是淮军旧部,洋务方面也都是各方面的熟人,再加上李鸿章耕耘许久,方方面面都给李鸿章一个面子,如果没有李鸿章的支持,这个班属实不好接,就算接了也干不好。
这里,李鸿章已经开始埋设基础,暗示自己的能量,就是为了能和荣禄达成交易。
只是,荣禄到底会不会接班,李鸿章还需要进一步试探:
你家人都来了没有?来了好,来了好,一家人跟着你在大西北苦巴巴的二十年,该享享福喽。
如果只是进京述职,荣禄当然不需要带来家人,将家人一块带来就是长久于京中任职的打算,荣禄接班的事情,差不多已经能够确定!
再看荣禄给出的反应:
我受的那点苦呀,跟中堂比起来,苦也是福哟。
没反对,只是继续自己谦虚的态度,也就是说,荣禄接班的事情,可以彻底明确了!
既然荣禄明确接班,李鸿章就可以提出条件了。
当然,提条件的基础是强调这项工作的难度,事情不难,人家就不需要帮忙;不需要帮忙,你还怎么提出条件?
然后,就是李鸿章罪名的“糊裱匠”言论:
我嘛,办了一辈子的事啊,练兵也好,办洋务也好,那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实实在在的放手办过呀,勉强涂饰,徒有其表啊,不揭穿还可以支撑一阵子,就好比一间破屋子,靠一个裱糊匠,东贴西补啊,表面上光鲜了,这小风小雨,打几个窟窿,随时修补,还可以支撑一阵子,若是遇到狂风暴雨,那纸糊的屋子就彻底的被戳穿了,不可收拾啊。
晚清就是一间破屋,只是勉强纸糊而已,只能勉强维持罢了,小风小雨,看出来啥大毛病,大风大浪,便会立马露馅,立马房倒屋塌。
只是,能够勉强维持大清不倒,还能强撑着往前走,已经算是最大的本事,难度可想而知。
然后,李鸿章便将难题甩给了荣禄:
仲华,这裱糊匠的活儿,可就落在你身上了。
事情这么难,我知道你是可以的;没有我的支持,我知道你可以维持大清这条破船继续航行。
当然,这是李鸿章的反话,就是为了说明北洋和直隶的工作并不轻松,需要自己的支持才行!
再看荣禄的反应,自是听懂了李鸿章的“话里有话”,赶紧表明态度:
中堂肺腑之言呐,裱糊也罢,修补也罢,皇恩浩荡,但求无愧于心呐。
我已经答应慈禧太后,自当尽心尽力,还请李中堂不吝赐教,给予支持。
好了,基础打好了,铺垫完成了,李鸿章开始提出条件了:
最近,京城里有人谈维新议变法,大展拳脚,朝廷尚未接招,不知仲华怎么看呐。
“谈维新”、“议变法”和荣禄即将担任的直隶、北洋差事就只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组建新式陆军”,就是“练兵”的事儿。
只是,练兵的事情,李鸿章又有什么条件可以提?
荣禄还需要继续试探,等着李鸿章主动开出条件:
只要有利于江山社稷,未尝不可;但我所急,还是练兵。
我不管什么变法维新,我就担心中堂关心的事情,我知道你想说练兵的事情,你就赶紧说有什么条件吧!
李鸿章会意,继续给出说明:
二十年前,仲华就是提督,练兵自是内行啦。
强调荣禄懂得练兵,更是合适的带兵之人,目的就是暗示荣禄:你准备自己亲自负责练兵,还是另外寻人?
荣禄当然清楚李鸿章的意思,赶紧给出台阶:
没人哪。
我不负责,我也没人,烦请中堂给举荐一个人!
再看李鸿章的回应:
李鸿章:有个人也许行。
荣禄:谁?
李鸿章:老夫没有把握。
什么叫没把握?
没想好要不要举荐,叫没把握;仅仅举荐一个练兵之人,条件太简单,我还有另外的要求,同样叫没把握!
也就是说,练兵之人的举荐之权,李鸿章算是拿到了,但这个条件还不够,要想让我支持你,我还有另外的条件:
仲华啊,我听的传闻,二十年前,太后很赏识你,后来你调离了京城,听说也是受人暗算,可有此事?
想当年,荣禄担任工部尚书,而翁同龢乃系光绪帝师,两人甚至结拜为兄弟,共同求生存谋发展,但荣禄受慈禧太后指示,进攻并挤走了当时的军机大臣沈桂芬,而翁同龢转身就将荣禄的操作全盘告诉了沈桂芬,于是,沈桂芬联合朝中好友共同反击荣禄,慈禧太后无奈,只能将荣禄调往西安,担任“西安将军”。
翁同龢卖友求荣,荣禄自然怀恨于心,只是一直没机会报复而已!
李鸿章言及此事,既是为了提醒荣禄勿忘旧仇,更是为了提出新的条件:要想得到的支持,你就必须站在翁同龢的对立面!
而荣禄呢?
直接就表明了态度:
那时候,太后命我为西安将军,是让我多加历练,不干翁师傅的事。
李鸿章何曾提到翁同龢?荣禄的回答就是故意的欲盖弥彰,就是想向李鸿章表明自己的态度:你放心吧,这个仇恨我始终没忘,我永远都会记得翁师傅的赐教。
好了,交易达成,鉴于荣禄的积极态度,李鸿章已经默认了荣禄的接班,但李鸿章提到的“练兵之人”到底是谁?荣禄又该如何巧妙提醒?李鸿章登峰造极的驭人之术,即将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