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张灵甫率领的军队在孟良崮地区被中共名将粟裕所围困。面对困境,他紧急向同为国民党效力的李天霞寻求援助。然而,李天霞对张灵甫怀有深刻的怨恨,这使得整个请求救援的过程充满了曲折和暗流。在上级的压力和张灵甫的央求面前,李天霞阳奉阴违,刻意见死不救。这背叛的行为最终导致了一系列的不可挽回的后果。
值得注意的是,老蒋领导下的国民党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官僚主义问题,导致内部充斥着尔虞我诈、尔虞我诈的斗争。李天霞害死张灵甫的事件成为这种内部恶性斗争的典型代表。通过回顾这段历史往事,我们能够窥见当时国民党内部的种种困境和挑战。
加入国民党,逐渐忘却初心
李天霞,生于1907年12月23日,江苏省宝山县人,家庭富裕,父亲是位经商的米商,在本地和上海都有生意。母亲的家族也是富有的商人,使得李天霞从小过着无忧无虑、富足的生活。
由于父亲的米行位于繁华市区,米行员工为了讨好老板,对年幼的李天霞非常恭敬。他们经常带着这位“小少爷”参与各种娱乐场所,培养了李天霞骄纵跋扈、张扬个性的习惯,使他成为真正的孩子王。
到了17岁,李天霞变得更加张狂,不肯受到任何约束。他在社交圈结交了许多朋友,包括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人物,甚至有一些地方帮会的成员。
李天霞虽然家境富裕,个性张狂,但他慷慨大方,常常借钱给他人,而且从不追讨。因此,他一直过着高调而平安的生活。然而,或许是因为过于顺利,他时常感到迷茫,不知道人生的真正目标在哪里。
1924年春天,李天霞结识了一位对他来说非常重要的人物——顾名世,一位身为国民党党员的体育老师。
顾名世见多识广,一眼就察觉出李天霞身上的军人气质。他经常与李天霞谈论国内形势和“三民主义”,有意或无意地告诉他,只有通过革命才能推翻军阀,只有通过革命才能结束战乱,挽救国家危机。
在顾名世的引导下,李天霞突然感到人生开启了新的篇章。他似乎找到了真正的人生目标。
当顾名世创建周刊时,李天霞慷慨捐赠了500元,并在其上发表了多篇文章,对军阀进行猛烈批评。这些文章发表后,激励了他的士气,也使他开始思考加入军队进行革命的可能性。
1924年,通过顾名世的介绍,李天霞加入了国民党,并成功考入了黄埔军校。
此后,李天霞踏上了军人生涯,在抗日战争中展现出显著的成就。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受到国民党内官僚主义的影响,失去了最初的理想,由“救国救民”逐渐演变为“争权夺利”。与张灵甫的争斗成为这一转变的明显例证。
老蒋为孟良崮战役的失败埋下祸根
蒋中正在孟良崮战役中的失利不仅与李天霞与张灵甫的斗争有关,还与蒋的糊涂操作密不可分。
当李天霞加入国民党后,曾随北伐军南下,参与对南昌起义部队的狙击。在这一时期,他的个人经历并不引人注目,只是默默地积累战功。
到了1932年,蒋中正对红军展开第五次围剿,李天霞则任命为补充第一旅3团上校团长。在他的指挥下,方志敏领导的“北上抗日先遣队”遭遇惨败,但李天霞却受到了嘉奖,从而开始崭露头角。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李天霞以51师少将副师长的身份加入“讨逆军”,参与合围西安,以营救蒋介石。由于他在这次任务中表现积极,蒋中正可能心里对他有所记住,或许认为他这次彻底展现了忠心。
西安事变也促使国共两党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面抗战爆发,而李天霞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得非常出色。
1937年8月,淞沪抗战爆发,当时李天霞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第51师副师长,指挥下属的两个团,分别是305团和306团。
值得注意的是,与他后来发生深刻矛盾的张灵甫当时正是他麾下305团的团长。
李天霞在年少时过着少爷式的生活,即便加入国民党后,一些旧有习性仍未改变。他为人张狂,指挥部队时经常毫不留情,这引起了心思深沉、充满野心的张灵甫的不满,心存不服。
11月中旬,淞沪会战进入尾声,国民党败象渐显,蒋介石下令撤退。李天霞率领部队在淞沪铁路与日军的精锐师团激战三天三夜,成功为主力部队撤离争取了宝贵时间。日军方因此赞叹他是国民党中少有的“硬骨头”。
同年12月,南京保卫战爆发,李天霞奉命死守淳化镇。面对相当于两倍兵力的日军,他坚持了五天五夜未曾退缩,迫使日军不得不动用飞机进行狂轰滥炸。李天霞最终被迫带领部队退出淳化镇,然后在水西门与日军反复激战,死死地阻止了敌军的前进。
尽管南京最终失守,但李天霞在战斗中展现出顽强不屈、不怕牺牲的凶狠打法,给日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因此获得了抗日铁军的美誉,而这与李天霞在抗战中的英勇表现密切相关。无论之后发生什么,李天霞对于抗日事业的贡献是应当受到肯定的。
令人遗憾的是,老蒋后来的一次糊涂操作间接毁了这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具体而言,这些事情与前文提到的人物——张灵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两次被暗算,李天霞终于忍无可忍。
李天霞和张灵甫有着黄埔军校的渊源,分别是黄埔三期和四期的学生。从现在的角度看,张灵甫得称李天霞一声“学长”。
张灵甫这个人野心勃勃,不甘屈居他人之下,而且为人圆滑,懂得行事谨慎,深谙“为官之道”。
刚离开黄埔军校加入国民党军部时,他就成功担任王牌第一师的上校团长,这个起点远高于个性张狂的李天霞,当时李天霞仅是中校团副。
张灵甫后来卷入“杀妻案”而惹上麻烦,使得张学良震怒。自知罪责难逃,他毅然投案自首,进入了牢狱。
直到抗战时期,老蒋将张灵甫从监狱中解救出来,纳入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成为李天霞的部下。
李天霞万万没想到,自己的仕途居然会被一个擅长阿谀奉承的人所拖累。
由于在抗战中表现卓越,李天霞的上司王耀武被提升为方面军司令,原一百军的军长施中诚则调任到七十四军出任军长,而李天霞则被任命为一百军的军长,代替了施中诚。
然而,在他离开后,原先的部下张灵甫竟然被提拔为七十四军副军长。
需要强调的是,国民党第七十四军是一支精锐部队,比一百军更为强大。因此,尽管李天霞被提拔为一百军的军长,但他内心并不满意。他之所以默默接受,是因为他视之为老蒋的“晋升流程”。
施中诚原是一百军的军长,后来升迁为七十四军的军长。按照这个升迁流程,当他作为七十四军的军长离任时,李天霞理应被指派接替,成为七十四军的新军长。
至于现任七十四军的副军长张灵甫,他算得上什么东西呢?李天霞根本没考虑过这个人有可能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
论忠心,李天霞曾经在“讨逆军”中积极“救主”;论战功,在抗战时期,他豁出性命与日军浴血奋战。相比之下,张灵甫似乎只擅长拍马屁,而没有真正的战功。
然而,李天霞却忽略了一点,即在国民党内部,巴结上级和懂得官场游戏确实是行之有效的。
早在李天霞随王耀武时,王耀武就对这位嚣张的年轻军官感到不满。张灵甫是个精明之人,察觉到两者之间的微妙关系,因而巧妙地巴结了王耀武。王耀武看出张灵甫更容易控制,于是一拍两散。
因此,当日军投降后,张灵甫凭借王耀武的推荐得到了老蒋的看重,最终升任七十四军的军长,而在抗战中表现突出的李天霞却受到冷遇。
这一糊涂操作几乎让李天霞咽不下这口气。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明明自己实力突出,战功丰厚,为何七十四军的指挥权却落到了张灵甫手中?岂非在国民党内,晋升靠的是关系、人脉、拍马屁,而非实实在在的战绩?
于是,张灵甫成功地暗算了李天霞一把,李天霞对于老蒋也产生了一些抵触情绪,甚至开始对国民党感到失望。他与张灵甫的恩怨由此萌芽。
1947年,解放战争爆发,国民党在山东与朱德、陈毅率领的红军交战。
这一次,老蒋的安排并不算糊涂,他让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李天霞担任第一纵队指挥司令,同时将原七十四军调整为整七十四师,仍然由李天霞指挥。这就意味着张灵甫重新成为了李天霞的下属。
对此,张灵甫颇为不满,他设法给李天霞制造麻烦。
战事初起,兵团司令汤恩伯发布命令,指挥大军向蒙阴方向进攻。然而,李天霞很快获得情报,发现共军主力正以东方向逼近。他决定暂时撤退,选择观察形势的变化。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李天霞的暂时撤退显示出他的谨慎与明智。虽然他来不及向上级通报,但机敏圆滑的张灵甫却立即抓住机会,向汤恩伯发电报投诉,指责李天霞擅自撤军,视其为无视上级命令。汤恩伯被张灵甫蒙蔽,认为李天霞不将自己放在眼里,愤怒之下罢免了李天霞的纵队司令职务。
李天霞很快发现是谁搞的鬼,这是他第二次被张灵甫陷害。对于这一次,他再也无法忍受,决定等待机会展开报复。
见死不救,晚年凄惨
李天霞的报复计划在战事初期便被阻挠。张灵甫对李天霞的不满有所察觉,但考虑到与共产党的战斗至关重要,他没想到李天霞会在这个紧要关头公报私仇。张灵甫满心欢喜,准备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压制李天霞。
接着,张灵甫率领部队深入敌区。在动身前,他联系了李天霞,希望李天霞率领的八十三师协助右翼,与他协同进攻。他没有想到李天霞会对此采取消极态度,毕竟如果战事失败,责任将由上级追究,甚至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
李天霞果然对此不以为然,置若罔闻,存心要报复张灵甫。
张灵甫察觉到事态不妙,连忙向汤恩伯发电报。李天霞早有预料,汤恩伯下令他派遣一个旅支援。李天霞故意假装答应,并只派遣了一个连前去,将旅级电台“以连充旅”,完全是阳奉阴违的做法。
本来如果李天霞积极配合,张灵甫就算抵挡不住共军也不至于丧失连撤退的机会。但因为李天霞的袖手旁观,导致共军将领粟裕成功包围了七十四师,甚至在提前布置兵力的情况下,占领了垛庄,截断了张灵甫的后路,迫使他只能在孟良崮陷入死守。
形势变得日益紧迫,甚至迫使老蒋亲自召开“动员大会”。李天霞这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然而为时已晚,当他与援兵赶到离孟良崮仅五公里的时候,孟良崮战役已经结束,张灵甫阵亡,解放军已占领该地。
可以想象,老蒋对于李天霞的愤怒是多么深刻。他曾经大声呼喊着要将李天霞处以枪决,但在形势对国民党不利的情况下,他深知此时正是用人之际,难以真的铁面无情地下手。
因此,对于李天霞的惩罚从最初的“就地枪决”改变为军法会审,最终被投入监狱。
然而,这并未能阻挡住李天霞的决心。他巧妙地通过贿赂手段成功逃出监狱,而仅仅一个月后就再次得到了重用。
事实上,这并不奇怪。此时的国民党早已不再昔日的辉煌,蒋介石已经不敢轻易屠杀将领。
李天霞经历了这一事件后,对国民党失去了信心。在他看来,国民党已经是一盘散沙,势力已去,败势已成定局。因此,他后来的表现并不出众,甚至私生活逐渐颓废,以权谋私、纵情于各种烟花柳巷,流露出一种自暴自弃的情感。
随着解放战争的结束,老蒋逃亡至台湾,而李天霞也随之前往。
在台湾,回想起往事,老蒋怒气冲天,开始清算旧账,企图通过处决李天霞来震慑部下。幸运的是,李天霞在国民党内有些人脉,多方求情下,老蒋决定取消他的死刑,改为监禁。
经过一系列波折,李天霞最终被宣告无罪释放,并重返军部担任职务,但已不再拥有实权,显然是被老蒋彻底摒弃。
这一次,李天霞完全释放了自己,过上了奢侈挥霍的生活,甚至染上了赌瘾。由于做生意失败,他的财产迅速耗尽,为了维持奢靡的生活,他开始利用职务之便从事诈骗。
1960年,有人告发李天霞涉及土地押款的诈骗行为,他经审判被判入狱一年八个月。在此期间,他的妻子选择与他离婚。
刑满释放后,李天霞从监狱出狱,陷入了极度困境。曾经的奢华生活已成过去,他只能仰仗台湾当局在特定时节发放的红包度日,陷入贫困境地。一个曾经的军长竟沦落至此,这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1967年,曾经的同僚为李天霞庆祝了他的六十岁生日,然而之后他却病倒了。在生命垂危的时刻,他只喝了几口果汁就离世了,享年六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