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越南庆祝击退我军数十万人,许世友却和王震参观战利品

熹然随心过去 2024-11-02 20:16:58

1979年春,中越边境战火纷飞。当中国军队完成预定作战目标,主动撤军返回祖国之际,越南方面却高调宣称击退了数十万中国军队,并举行盛大庆祝活动。然而,就在越军欢天喜地庆祝"大捷"之时,中国东线兵团总指挥许世友将军却显得格外平静,只是与中央军委派来慰问的王震将军一起,静静地参观着缴获的战利品。这看似简单的一幕背后,却暗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那么,越南军方声称的"大捷"到底是否属实?

越南军方虚夸战功显本性

在战争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国家热衷于夸大自己的军事实力。越南军队就是这样一支擅长自我标榜的军队,他们似乎总能在战败中找到胜利的理由。

这种特点在法越战争时期就已初露端倪,当时的奠边府战役确实取得了歼灭法军一个旅的战果。但鲜为人知的是,这场胜利的背后站着一位中国红七军出身的开国上将韦国清。

没有中国军民的鼎力相助,越军连最基本的给养都无法保证,只能在地道里啃食发霉的饭团。这场胜利被越方夸大为独立自主的光辉战绩,实则是掩盖了中国的巨大援助。

在随后的越南南北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正面战场上所向披靡。美军最终选择撤离南越,并非因为军事上的失败,而是基于战略层面的考量。

越南军队却把这一撤军决定包装成自己以弱胜强的伟大胜利,开启了一场持续数十年的造神运动。他们把每一次侥幸的战果都吹嘘成惊天动地的战绩,把每一次战术后撤都美化成战略欺骗。

上世纪60年代,越南开始在国际上标榜自己是"世界第三军事强国"。这个荒谬的说法背后,是越南军方长期以来刻意经营的战争神话。

这种虚夸成性的作风在1979年中越边境冲突中达到顶峰。中国军队完成既定目标后主动撤军,越方立即开启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庆功活动。

在28天的战争期间,越南军队不仅没有取得实质性的军事胜利,反而在多个战场上遭遇惨重失利。但越南官方媒体依然大肆宣传他们是如何"击退数十万中国军队"的"英勇事迹"。

这些故事经过精心包装,不仅让越南国内民众深信不疑,甚至让许多国外观察者也对越军的"战斗力"产生错误认知。越南军方利用这种舆论优势,成功塑造了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形象。

在这场自我标榜的狂欢中,最讽刺的是越军对自身伤亡的绝口不提。他们精心挑选有利于自己的片段,把局部的小规模遭遇战吹嘘成改变战局的重大胜利。

越军宣传战果实为虚假

越南军方在1979年2月发起了一场针对中国边境的军事行动,这场行动的主角是越军第338师的460团。根据越南军事历史院1980年1月出版的《北部边界保卫战大事记》记载,这支部队在亭立县境内取得了辉煌战果。

越方声称他们在899高地、549高地和那阳煤矿厂等地成功击败了中国军队,并声称460团为了减轻禄平友军防守压力,主动出击中国军队后方。在这份记载中,他们宣称重创了中国军队一个营,摧毁了当面中国军队的后勤基地。

更为令人惊讶的是,越方还声称他们的338师工兵分队深入中国境内20余公里,炸毁了两座重要桥梁。这份战报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声称305特工师亭立分队成功奇袭了中国广西宁明军用机场。

这些看似辉煌的战果背后却经不起推敲,从地理位置和战场态势来看,越军根本不具备实施如此大规模军事行动的能力。在整个作战区域,那马村到桐棉公社这段路程上仅有三座公路桥。

其中的那马桥是中方民兵在撤退时主动炸毁的,而板烂桥和桐棉桥至今仍在使用。这就引发了一个疑问:越军所谓炸毁的两座重要桥梁究竟在哪里?

越军声称他们深入中国境内20公里的说法更是站不住脚,因为在距离边境10公里处的桐棉公社板油村那佞屯,中方设有数万斤粮食的供应站。如果越军真的深入那么远,不可能视而不见这样的战略目标。

关于宁明军用机场被袭击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这座机场在越南内战期间就是中国南疆的重要空军基地。机场由中国第二炮兵部队和空军部队共同驻防,防御体系严密,采用多重警戒圈的防御方式。

机场周边20公里范围内的防务由导弹营和空军部队负责,10到20公里的区域由步兵部队和民兵把守,10公里以内则由空军地勤部队严密防守。进入机场需要严格的人员和武器分离制度,全天候实行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警戒模式。

事实上,就在越军声称袭击机场的时期,第50军148师指挥部和师直属侦察连正是从这个机场乘机抵达战区。如此重要的军事设施,在如此森严的防守下,越军特工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地实施袭击的?

越军的这份战报充满了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夸大描述,他们把一些小规模的遭遇战吹嘘成重大战役,把未能实现的军事目标描绘成既成事实。这种不负责任的战果统计,反映了越军一贯的作风。

他们似乎更擅长在宣传战场上打胜仗,而不是在真实的战场上取得胜利。这些虚假的战果宣传,不仅误导了越南民众,也让国际社会对这场战争的真相产生了错误的认知。

许世友淡定面对虚假炫耀

在中国军队完成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任务,主动撤军之际,越南方面正在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而此时的中国东线兵团总指挥许世友将军却表现出一种罕见的平静。

许世友将军没有对越方的宣传做出任何回应,而是专注于与中央军委派来慰问参战将士的王震将军一道,认真查看缴获的战利品。这种反差鲜明的场景,在当时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

王震将军此行是代表中央军委来到前线慰问参战将士,检查战后工作情况。两位将军共同参观战利品展览的场景,展现出中国军队对这场战争的真实态度。

展览现场陈列着从战场上缴获的各类武器装备,这些实物证据无声地诉说着战争的真相。每一件战利品都记录着中国军队在战场上的真实战果,是对越方虚假宣传最好的回应。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许世友将军始终保持着一贯的严谨作风,详细询问每件展品的来源和缴获经过。他对战利品的认真态度,展现出一位军事指挥官对战场细节的重视。

这种专注于实际战果而不是口舌之争的态度,恰恰体现了中国军队的优良传统。许世友将军深知,真正的胜利不在于宣传,而在于实实在在的战场表现。

与越方大肆宣扬的"战果"相比,许世友将军的低调更显得意味深长。实际上,在这场为期28天的战争中,中国军队取得了实质性的战果。

通过检视战利品,可以清晰地看到双方在战场上的真实较量结果。这些缴获的装备不仅证实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也反映出越军在实战中的真实表现。

许世友将军选择用这种方式回应越方的虚假宣传,展现出一位成熟指挥官的胸怀和智慧。他不需要通过言语来证明什么,因为事实胜于雄辩。

在整个展览期间,来自各个部队的代表都陆续参观了这些战利品。这些实物展品成为了教育部队的最好教材,让官兵们能够直观地了解这场战争的真相。

展览中的每一件物品都经过严格的登记和保管,这种对待战利品的严谨态度,也反映出中国军队对待战争的认真态度。这与越方轻率的战果统计形成了鲜明对比。

许世友将军和王震将军的这次参观活动,不经意间写就了一段别样的战争历史。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真正的胜利不需要过多的修饰和夸大,事实自有公论。

这种以事实说话的态度,在当时的国际舆论环境下显得尤为可贵。许世友将军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军队恪守"不打第一枪"原则的同时,也绝不畏惧任何挑战的军人本色。

这场战利品展览,成为了对越方虚假宣传最好的回答。它用无声的语言告诉世人,谁才是这场战争的真正胜利者。

战争硝烟散尽谁胜负

战争的真相往往需要时间来检验,而这场边境冲突的结果也在岁月的流逝中逐渐清晰。通过对战场数据的统计显示,从1979年2月22日到3月16日的战斗中,中国军民伤亡人数为230余人。

这个数字与越方声称的"重创中国一个营"的说法形成了鲜明对比。实际的战斗过程中,中国军队和民兵联手作战,不仅守住了自己的阵地,还给予越军重创。

在这场战斗中,中国军民共歼灭越军600余人,这个数字仅统计了能找到遗体的战斗结果。从伤亡比例上看,中越双方的伤亡比约为0.36:1,这个数据清晰地说明了战斗的真实情况。

更具体地看,仅在2月23日至25日期间,越军就在中国境内丢下了76具战死者遗体。到了3月2日,在那然542高地上又遗弃了120余具遗体。

在3月9日至16日的战斗中,越军在反攻542高地的行动中又被击毙230余人。这还不包括542高地周边各无名高地上的战斗损失。

这场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英雄集体和个人,其中最为突出的是480高地英雄连。这支连队在战斗中表现出色,成为了这场战争中的一面旗帜。

战斗英雄梁英瑞和夏柱玉的事迹在军内外广为传颂,他们的英勇表现为这场战争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英雄的事迹,成为了激励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然而,越南方面对这场战争的认识却截然不同。他们始终坚持认为在中国广西宁明县桐棉公社边境地区的战斗中取得了巨大胜利。对于自身的伤亡,却闭口不谈。

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那个指挥460团第3营入侵中国板烂地区的营长,尽管在战斗中表现不佳,部队损失惨重,却并未受到任何处分。相反,他还被越方树立为"英雄"。

这位失败的指挥官在20世纪90年代反而官运亨通,从一名普通的尉官一路升迁,最终晋升为将官,还在越南第一军区担任过总司令职务。这种提拔方式,充分反映了越军的用人导向。

从这场战争中可以看出,越南军队确实是一支善于运用"精神胜利法"的部队。即便在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下,他们依然能够找到自我安慰的理由。

相比之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展现出了一支正规军队应有的素质。他们不仅在战场上表现出色,更在战后的总结中表现出了认真的学习态度。

这支部队始终保持着"永远忠于革命、永远忠于党"的政治本色,展现出了一支正义之师应有的军人品格。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是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钢铁劲旅。

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这段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它告诉我们,真正的胜利不在于口号的响亮,而在于实实在在的战场表现。

0 阅读: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