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3”遇难飞机发现大洞,周总理提出怀疑:是否被外国导弹击中过?

今人说古 2024-11-20 00:01:18

1971年9月13日凌晨,一架三叉戟飞机从北戴河起飞,飞至蒙古大草原后消失不见,还是外事部门传讯,才了解到“坠毁”了。这架失事飞机的编号是256号,生产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全称是“三叉戟1E型中短程喷气式客机”。

这架飞机是英国一家航空公司生产的,于1970年被巴基斯坦作为一部分还款交予我国。除256号专机外,还有250、252、254号三架同型专机交付。

9月13日这天,256号专机包括机组人员在内,共有9人。分别是“副帅”一家三口,空军办公室处长刘沛丰、司机杨振刚、机长潘景寅、机械师李平、张延奎、特设师邰起良。

关于“913”,国内外长期众说纷纭,有的说飞机是密令用火箭弹打下来的,有的说是部队用导弹击落,还有的说是被苏空击毁。总之,“导弹击毁说”很有市场,不少人相信。

有人怀疑是周总理下令用导弹击落,周总理则怀疑是外国插手。最先获悉三叉戟专机坠毁的人,只有26个,而到北京向周总理汇报的,是唯一的自由人,名叫孙一先。其他25人全被隔离保护。毕竟事关重大,由不得不小心谨慎地防止泄密。

汇报地点选在大会堂,一开始只有周总理、姬鹏飞、杨德中、李耀文、韩念龙、符浩、王海容;讲到一半,李德生、吴法宪、邝任农也到了,加入进来。

汇报中,孙一先讲到一个特别奇怪的地方:256号专机的机翼根部,有一个大洞,猜测是防空导弹打出来的。此言一出,在场众人无不面面相觑,心想“谁发射的防空导弹”。

于偌大的一架飞机而言,这样的洞很小,但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出现任何一点破损,都可能引起飞机的不平衡,造成机毁人亡。这个大洞约40厘米,而飞机翼根厚度也在40厘米左右。这个大洞并不是贯穿的,只有一面机翼有,另一面没有。而且这个大洞是向上开口的。

据孙一先说,他乘飞机从乌兰巴托赶往温度尔汗时,在天上发现256号专机坠毁的不远处,有个外国的空军基地:驻扎有一个航空师。

周总理听后若有所思,但没有下什么定论,只是点了点头,转身对李耀文(从事外交工作)说:“这个要好好研究,搞清这个洞是怎么弄出来的。”

李耀文配合杨德中,一起推演256号专机的飞行过程。通过飞机的载油量、满油飞行时间、飞行距离,以及飞机实际飞行时间、飞行距离,判断飞机在着陆前(坠毁),至少还有一吨油。

按照当时的飞行常识,飞机强行着陆,必须把油飞干,不然会发生碰撞起火。现场勘察的结果表明,256号专机在着陆时机腹碰地,导致起火爆炸。这一型号的飞机,机翼和机腹都设有油箱,因机翼较短能装载的油量不多,所以机腹是主要储油的地方。

孙一先多年后回忆起“913”的调查情况:遇难人员的尸体无一处有枪伤痕迹,身上也没有手表和鞋——这是预想到强行着陆才会提前做的准备。飞机上的枪支、弹匣也是填满,没有射出的痕迹。

那个大洞,是飞机检查孔的位置,用以检查电路和油路,里面还有个油箱。事情已经很明了:那个大洞正是油箱着火,向下爆炸弄开的;若是导弹击中,这个大洞的洞口铝刺不会不规则,更不会出现没穿透的情况。

“913”虽然已经过去了五十多年时间,但它的各种影响十分深远,绵延至今。

3 阅读: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