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徐曼云找到保姆说:“明天你就不用来了,孩子们已经长大,我要为他们找一个更有文化的保姆。”保姆听到这个话后,沉默地点点头,红着眼睛离开,可当她第二天回徐曼云家拿东西的时候,却被眼前的一幕吓了一跳。
高玉清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她的婚姻生活非常艰苦,不仅丈夫早逝,就连两个女儿也相继去世。迫于无奈的她只能来到城里打工养活自己。
好在高玉清手脚麻利干活利索,她不仅受到厂长的喜爱,还被厂长引荐给了县长家去当保姆。县长夫人徐曼云当时因为怀孕,正需要一名保姆照顾生活。
可有一天徐曼云却突然找到高玉清,告诉她家里的孩子长大了,她准备更换一名学历更高的保姆,所以要辞退她。
刚听到这话时,高玉清心如刀绞,但是她只是一个保姆,不能左右雇主的决定,只能含泪同意下来。当她第二天回徐曼云家拿东西的时候,却被眼前的一幕吓了一跳。
六个孩子哭红了眼睛瘫坐在门口,眼看高玉清推门而入,顿时像见着救星般扑上前来。高玉清好不容易才把孩子们安抚下来,她拥着几个孩子,眼眶也湿润了。
"妈妈被警察叔叔带走了,爸爸也被带走了…"大女孩张小曼哽咽着说,"他们对我们说,要给妈妈换一个新保姆,所以才让高姨不用来了…"
高玉清听懂了来龙去脉,陷入无限震惊之中。昨日徐曼云口口声声要换一个文化保姆,她只当是雇主的决定。哪里想到竟出了这等变故?眼前六个可怜孩子,今后如何是好?
原本以为就这样作为一名佣人安安心心侍奉雇主一家,却没料到今日竟会陷入如此困境。六个孙儿们的眼睛无助地望着自己,高玉清的心都要被刺痛了。
"都别哭了,姨姨在这里。"高玉清强作勇敢,用手背抹去眼泪,喃喃地安抚道:"既然爸爸妈妈暂时不在,姨姨就把你们全部接回来照顾。咱们一家人就在这里等他们回来。"
"可是警察叔叔说,爸爸妈妈要被关好多年哦,会不会饿死啊?"小四子八岁的年纪还很单纯。
"不会,他们那里是有人照顾的,姨姨就在家里等他们回来就是了。"高玉清搂住小四子,眼中决绝而坚定。
就这样,高玉清孤身一人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孤儿生涯。
一开始日子着实不好过。照顾六个孩子本就是个重担,何况没了徐曼云的拨款和管家们的辅佐,她就单打独斗了。
高玉清把贫民区时期的一切节俭手段都用上了,以往在徐家做保姆赚的那点微薄积蓄全都拿出来维持家计。
六个孩子从出生就吃香喝辣、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会子哭爹喊娘地要好吃好喝,可高玉清管不了那么多。她只能把能省则省的东西全都精打细算,再分配到孩子们嘴里。
挨过了一段日子的哭闹,孩子们终于意识到家中的拮据,乖乖吃起了那些贫民百姓平日里的粗茶淡饭。高大的张小曼更是主动学习做家务起居,分担姨母的重担。
一家人就这样勉力度日。六个孩子有时还会围坐在高玉清身边,央求她讲讲从前父母的种种趣事。
"你们爸爸是个很有个性的人,有时也会体罚你们哦,但你们妈妈从来不让他瞧着…"高玉清会笑着说,讲起往事时眼中满是温柔。
"那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
"你们妈妈是个最和气贤惠的人了,要不是她对我那样好,我也走不出心理阴霾…她几乎把我当成她的亲姐姐,有一次还因为我拘谨不肯坐上饭桌,硬是拉着我一块吃饭呢。"
听着高玉清唠叨着回忆,孩子们便能平静下来,期待着父母早日归来。
就这样一年年地过去了。高玉清由中年女性转眼就成了老太婆,头发花白、腰驼背佝,走路得拄拐杖。而六个孩子却是一个个生龙活虎,个头都高高大大的啦。
有一年秋天,高玉清正在园子里除草,突然听见街上一阵骚乱。原来是两个中年人被几个年轻小伙子拦腰夹着往里走。仔细一看,分明就是徐曼云和她那位爱人。
"孩子们快出来!你爸妈回来啦!"高玉清激动得几乎站不稳,拄着拐杖朝屋里大声呼唤。
一家七口在门口久别重逢,那一幕着实让人热泪盈眶。徐曼云夫妇怔怔地望着眼前的白发老太和一双双陌生而健壮的儿女,久久说不出话来。
直到高玉清扑进徐曼云怀里,两个曾经的姐妹方才放声大哭:"是我…是我啊!曼云,你看我把孩子们都拉拔大啦!"
"是高姨…真是高姨姨啊!"徐曼云看着满头白发、面容被岁月凿凿的高玉清,潸然泪下。
从此以后徐曼云将高玉清留在家中养老,终身照顾这个视如己出的姐妹。六个孩子们也个个孝顺高玉清。虽历经沧桑,但这一家人却没有被世事打垮,反而更加紧密地依偎在一起。
高玉清从一个孤苦伶仃的寡妇到成为七口之家的精神支柱,她用尽毕生的勇气和决心,终于不负有生之年。
在高玉清葬礼当日,徐曼云捧着高玉清的遗像,痛哭不已。她的这位知心姐妹,功垂不朽,将永远活在她和孩子们的心田里。
高玉清的墓碑上,孩子们特意刻了两个大字:"慈母"。只因她就是他们心目中最伟大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