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在大会上指着刘伯承怒骂:不要忘了,红军时期,教条主义可是逼死过革命同志的!

小历史狐 2024-04-15 18:47:27

彭德怀在大会上指着刘伯承怒骂:不要忘了,红军时期,教条主义可是逼死过革命同志的! 作为开国十大元帅,彭德怀和刘伯承二人都是身经百战的世界名将,二人一人参加了南昌起义,一个参加了平江起义,都是新中国开国的肱股之臣。

但是令人没想到的是,在长达几十年的革命征程中,彭德怀和刘伯承有过诸多误会,以至于同为开国将领的两个人关系一度很僵硬。

但是作为开国元帅和红军的高级将领,二人之间的矛盾从没有掺杂任何私心,完全是因为文化素养和生活阅历造成的军事理念上的分歧。

说起二人身上的恩怨,还要从第四次反“围剿”时期说起。

1933年2月4日,苏区中央局作出了“书生决议”,命令红军实施先发制人、主动出击的战略。

刘伯承在这时被升为了红军的总参谋长,负责协助周恩来和朱德共同指挥这次反击战役。

但是彭德怀却认为主动进攻并不是一个好主意,当时的南丰易守难攻,更何况红军当时与国民党军队的兵力差距非常大,敌军只需要据城固守等待支援,就可以形成一个强大的火力网,红军主动出击完全是自投罗网。

虽然周总理和朱老总都不想要主动进攻,但是毕竟是苏区中央下达的命令,不实行又不太合适。

当时的刘伯承刚从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归来,是苏区唯一一个喝过洋墨水的“科班生”。

面对中央下达的命令,刘伯承选择了照做,并且还对彭德怀、林彪等人的游击战术进行了一定的批判。

这番做法让彭德怀非常生气,他直接了当的说,如果红军听从刘伯承的说法,家里的那点老底都要被败光了!

而第四次反围剿的失败也证明了彭德怀的想法是对的,一夜就折损了400多官兵,这对红三军可以说是致命的打击!

就因为如此,彭德怀将此次的失利怪到了刘伯承头上,二人的关系也是急转直下。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合作共抗外敌,我党将部队改编为了八路军和新四军,刘伯承则出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彭德怀则是八路军的副总司令,身份实现了一个调转。

1940年,百团大战爆发,中彭德怀下令一二九师六个团,对冈崎在关家垴的敌人进行包围。

但是刘伯承在接到彭德怀的指令之后提出了质疑,他认为正面进攻会过早的暴露我军的实力,引来国民党蒋介石的忌惮。

但是抗日战争已经到了决胜时刻,彭德怀没有管那么多,带领着我党取得了百团大战的胜利。

在百团大战胜利后,我党在延安召开了一次座谈会,分析我党近期作战的问题以及安排后续的抗战工作。

在此次会议上,刘伯承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晋冀鲁豫地区的抗战工作,并详细的说出了我军现在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就提到了百团大战中我军所犯的战略性错误。

刘伯承主要指出在百团大战中,我军没有发挥出正规战与游击战相结合的传统优势,并且过早的展现出了自己的能力,导致引来了蒋介石的猜忌。

对于刘伯承所阐述的问题,毛主席也表示了一定的赞成,毕竟抗战还没结束,一切都得谨小慎微。

可是彭德怀就不愿意了,作为百团大战的领导者,你批判百团大战不就是在指出我的问题吗,在他看来,这次座谈会就是一次简单的军事理论总结,追着他背后是不是有点上纲上线了。

这件事情在党内传开了,有一些人听风是雨将此次座谈会添油加醋后进行传播,导致党内一直盛传彭、刘二人不和。

新中国建立后,刘伯承辞去了西南军区司令员的职位,创办南京军事学院,他花费了六年多的时间,将这所学校打造成了“东方的伏龙芝”,学校内更是实行全面苏化改革。

但是到了1956年,苏共中央召开了二十大,赫鲁晓夫作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秘密报告,我党内部也受到了影响,开始全面克服和消除教条主义。

反教条主义的风潮兴起后,一些无法接受苏式教学模式的学员越级上告,给北京写了告状信,被告状的目标就是南京军事学院。

这件事引来了毛主席的重视,经过实地调查后确实发现了军事学院内部存在严重的教条主义,而作为军事学院的创始人,刘伯承自然难逃其咎。

1957年,中央召开批判大会,对刘伯承及军事学院进行了大规模批判。

毛主席说:“马列主义本来是行动的指南,而他们当作死条条来啃,马克思、列宁在的话,一定批评他们是教条主义。”

而彭德怀也十分赞同毛主席的观点,直接当众指责刘伯承身上有很严重的教条主义。

当时69岁的刘伯承不得不拖着病体亲自上台检讨,扛下了教条主义的罪责,接受了中央的批判。

反教条主义斗争以刘伯承泪洒怀仁堂结束,包括刘伯承在内的像李达、郭天民、李钟奇等一批著名将领被撤职、降职,从而逐渐淡出军界。

1959年1月,刘伯承挂印罢官,他和彭德怀的恩怨也就此告一段落,但是两位元帅长达二十余年的误会,却成为了历史的一大遗憾。

4 阅读:7968
小历史狐

小历史狐

关注我,一起重温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