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名红军在路过贵州时突然消失,中央找寻多次都没有查到他们的下落。直到67年后

小历史狐 2024-04-15 18:46:40

800名红军在路过贵州时突然消失,中央找寻多次都没有查到他们的下落。直到67年后,才从贵州一个村子里的一位老人口中,得知他们的下落... 自1930年起,国民党先后五次发动“围剿”行动,然而我党从未放弃抵抗,一直与国民党进行抗争,一次又一次的击破了国民党想要覆灭我党的幻想。

当时由于以王明为首的“左”倾冒险主义者的领导,导致我党第五次反“围剿”以失败告终。

为了保留革命最后的“火种”,毛主席依然决定实行“长征”计划,转移革命阵地,由红六军团作为先遣部队,为红军长征先行探路。

接到中央的命令后,任弼时、萧克、王震当即在红六军团中组成军政委员会,率领9700多名红军离开井冈山向西突围,为红军长征探路。

国民党军队在发现红六军团后,立刻抽调出了一大波兵力对红六军团进行围追堵截。

1934年10月7日,经过两个月的长途跋涉,红六军团进到贵州石阡县甘溪镇,但是由于情报有误,红六军团正面遇到了正在甘溪布防的桂军主力,敌军共4万余人,与我军爆发了遭遇战。

当时的桂军占据了高地,居高临下的对红六军团发动攻击,凭借着人数优势,逐渐对我军形成了包围之势。

弹药无法补充,加上长途跋涉,我军已经有了些许疲态,再加上敌军人多势众,导致红六军团仅剩下三分一的兵力,再耗下去,怕是整个团都要埋葬在此。

为了尽最大可能使主力部队突围,任弼时决定让红十八师师长龙云率领红52团800名战士承担断后任务,然后再寻找机会与红三军大部队会合。

为保证军团主力顺利安全转移,龙云率全团进行改道,将敌人引到了困牛山。

这是因为红五十二团的牵制,红六军团主力军完成了突围,顺利转移到了安全区域继续选择向西进军,可是五十二团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被敌军团团包围,仅仅在追击战中,五十二团就已经损失了400人。

在这种生死存亡之际,如果选择与敌军抗争到底,最后没有一个人可以全身而退,于是五十二团决定让龙云带领200余人攀陡壁下到黑滩河,从河沟突出重围,团长田海清则带领剩下的战士在困牛山坚守。

困牛山上,国民党军队久攻不下,但是面对巨大的人数差,他们还是败下了阵来,团长田海清也不幸牺牲了。

龙云率领200多名红军,艰难地顺着悬崖峭壁上的藤条攀岩而下,一旦有一点点的失误或者踩空,就有可能掉入悬崖深处。

靠着顽强的意志和田海清等人的牺牲,龙云所带的二百人部队顺利突围,到了石阡与岑巩两县的交界处。

但是当地的老百姓已经被国民党反动派洗脑,见到五十二团战士就急忙躲避,大多数村民都选择了闭门不出,忍饥挨饿多天的红军战士没有得到一点食物,身体疲惫不堪。

而在他们藏身在此附近的消息被当地的一位布商告诉了国民党,面对敌军的包围,龙云只能选择化整为零,命令剩余的红军战士突围。

当龙云艰难地逃脱敌军的围堵后,四处躲避之时,还是被敌军察觉出异样而抓获,敌军将龙云抓了起来,对其进行严刑拷打。

龙云面对国民党的审问连一句话都不说,即使国民党给他喂水,想要通过诱惑的方式逼他说出我党的信息,但是龙云依旧不为所动。

气急败坏的敌军开始折磨龙云,到了1936年2月2日,龙云因伤病过重去世了,年仅33岁。

直到67年后,时任石阡县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的杨又铸,在翻阅当地党史的时候发现了一处奇怪的地方,资料中记载了一百多名红军战士集体跳崖,但是并没有讲是哪支部队。

于是他开始走访当地村民,想要得到一些当年的消息。

最终他在困牛山附近找到了一位给红军烧纸的老人,这才知道了这些牺牲的战士就是当年的红五十二团,人们到了这时才知道当初那支800人部队到底去哪了。

2015年,已经退休了的杨又铸把自己10万元的积蓄拿了出来,自费出版了亲手编纂的《困牛山红军壮举》一书,英雄们的事迹得以广泛地流传下去。

0 阅读:148
小历史狐

小历史狐

关注我,一起重温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