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席逝世后,每逢毛主席的生日,一个穿着破烂的妇人都会排队进入毛泽东纪念堂

小历史狐 2024-04-15 18:43:53

毛泽东主席逝世后,每逢毛主席的生日,一个穿着破烂的妇人都会排队进入毛泽东纪念堂 ,直到22年后,一值班人员认出了其身份。

这个妇人就是李讷,毛主席的小女儿,也是他疼爱的大娃娃。

李讷身上完全灌输了毛主席严苛的家风,即便是看望父亲,也是和普通人一样排队进去。

管理的警卫员认出了李讷,看队伍还没排到她,就主动上前邀请李讷单独去看望,李讷摇了摇头道:“爸爸不喜欢我们搞特殊,我排队就行了。”

因为排队看望毛主席的人很多,所以也有时间限制,李讷默默看望过父亲,又默默离开,将父亲不搞特殊的家风贯彻到底。

作为陪伴毛主席最久的孩子,李讷自小就陪在父亲身边。

1942年,毛主席搬到了枣庄,李讷刚刚学会走路、处于一个孩子最好动的时刻,常常爬上毛主席的书桌,在桌子上乱涂乱画,或者抱着毛主席的胳膊让他讲故事。

毛主席也和普通父亲一样,抱起李讷逗她玩,给她讲故事。

但由于前方战事吃紧,毛主席也很少能管到李讷的学习,又因为转移频繁,无法上学,李讷的教育启蒙就交给了毛主席身边的参谋和干事。

新中国成立后,李讷和父亲一起住进了中南海,终于可以去上学了。

但父亲却要求他们隐藏身份,不能透露自己是毛泽东的孩子,李讷就说自己的父亲是一位普通农民。

毛泽东的家风十分严谨,虽然是毛主席的孩子,但要和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样,不能搞特殊。

三年苦难时期,毛泽东不仅给自己每月的粮食定量、禁止自己不能吃肉,还让两个女儿在学校吃饭,不能吃小灶。

李讷每次回家,等饭菜端上桌,还不等父亲就狼吞虎咽起来。

看着女儿的吃相,毛主席眼里闪过心疼,放下筷子看着她吃,李讷以为父亲吃饱了就将饭桌上的食物一扫而空。

身边人看到这一幕,就向毛主席建议,让李讷回家吃饭。

但毛主席拒绝了:“和全国老百姓比起来,她还算好的”。

毛主席认为,李讷不是国家干部,不能享受和干部一样的待遇,大家都是在学校吃饭,大家都一样,难道她吃不饱,别人就吃得饱?

就算是毛主席的孩子,也不能搞特殊。

有一次,警卫员们看李讷饿的实在可怜,就偷偷给她买了一包饼干送过去,毛主席发现发后,严格批评了警卫员:“全国多少大学生,每人一盒送的起吗?”

除了吃苦耐劳方面,毛主席也教育孩子们,不期待他们成为什么伟大的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之类的,但求当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

所以,毛主席的孩子,基本上都去参加过劳动大学等类似的劳动教育。

就连婚姻大事,毛主席也只期盼她们找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嫁了,而毛主席给两个儿子的陪嫁,也只是几百本书、一些生活费用。

在工作上,哪怕她们有一些能力,可因为是毛主席的孩子,就不能比别人升的快。

所以,李讷一直没当上什么干部。或者说毛主席的家人、孩子,基本都没有担任什么重要职位,普普通通的为人民做着贡献,李讷退休后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北京老太太。

即便是去看望父亲,她也是和一个普通人一样,排队去,在规定时间内离开。

1 阅读:275
小历史狐

小历史狐

关注我,一起重温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