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SA样本处理的正确姿势!🧐
聚焦细胞检测
2024-07-26 21:57:35
Q1
血清血浆样本应该选用哪种真空采血管收集?
A1
血清:不含抗凝剂的采血管/含促凝剂采血管
(通常为红色、黄色、橘色管盖的采血管)
血浆:含抗凝剂的采血管
(通常为绿色、紫色管盖的采血管)
样品收集后,若在1周内进行检测,可保存于2-8℃条件下;若不能及时检测,请按一次使用量分装,冻存于-20℃条件下(1个月内检测)或-80℃条件下(3个月内检测),避免反复冻融。
检测前,应缓慢融化冷冻过的样本,并离心除去冻融过程中产生的沉淀物。
Q2
采集时,如何尽可能避免溶血现象?
A2
溶血可由多种理化因素和毒素引起。在体外,机械性强力振荡、低温冷冻等诱因均可引起溶血。为避免溶血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应注意:
(1)静脉采血时,回抽压力不宜过大;
(2)一次性采血量不宜过少;
(3)采集的全血不宜激烈振荡;
(4)离心转速不宜过大;
(5)收集的全血需尽快处理成血清/血浆,全血不能冻融;
(6)若需要麻醉采血,需使用没有溶血作用的麻醉剂。
Q3
组织/细胞样本收集中提到的“反复冻融”,过程应该如何操作?
A3
组织样本:组织研磨后,将其-80℃放置1h/液氮放置0.5h,再置于30℃水浴锅中轻微振荡,使其迅速融化,反复操作1-2次即可;
细胞样本:按上述操作步骤,反复冻融2-3次。若为膜蛋白,可以适当做超声处理,但需要控制好超声的温度、频率;
建议在样本中提前加入蛋白酶抑制剂。常规情况下推荐使用PMSF。
Q4
怎样判断我的样本是否需要稀释或做其他处理?
A4
试剂盒的检测范围不等同于样本中待测物的浓度范围,建议实验前通过相关文献预估样本中待测物的浓度,并通过预实验确定样本的实际浓度情况。
如果是常规样本类型,可以咨询ELISA技术支持,以获取样本的推荐稀释倍数,并安排预实验检测;
如果样品中待测物的浓度过高或过低,请对样本做适当的稀释或浓缩;
如果样本中的分析物浓度远低于试剂盒的最低检测限,建议选择灵敏度更高的试剂盒来检测。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