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早就说过:春天灸气海、秋天灸关元。

尔容记笔记 2024-09-22 12:24:48
《黄帝内经》——“长夏善病洞泄寒中”。是说在夏天因为人体阳气大量往外升泄,体内自然就虚空,很容易出现外热内寒的体征,此时人往往喜欢贪食寒凉,这样更进一步伤了脾脏的阳气,就容易寒邪侵入体内深处种下病根,以后会得一些难治重病。 所以夏秋之交,应重点艾灸关元——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也可配合神阙,命门、肾俞,中脘和足三里穴,以扶阳补肾气和健脾胃。有条件的话上午灸更事半功倍,借人体此时段阳气上升内虚容易受补以扶阳。 三大穴位保脾胃 一、中脘穴 如果你脾胃不好,中脘穴是首选穴位。 做法:可艾灸可按揉,用手掌掌心或掌根,放在中脘穴上按揉。中医讲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泄,一般是指肚脐周围,此处不必考虑顺逆补泄。 二、神阙穴 神阙穴作为一个养生大穴,可重点关照之。 三、足三里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 三大穴位解秋乏,由于炎炎夏日的消耗,入秋后不少人觉得浑身无力、精神欠佳、食欲增强却不易消化。不少人会陷入失眠的困扰,除了早睡早起保持良好作息之外,那么该如何配穴呢? 一、内关穴 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上的穴位,是守护心脏的一个重要关口。 做法:在平日的养生保健中,你可以经常按压这个穴位,每天用左手的拇指尖按压右胳膊的内关穴,按捏5~10分钟,每日2~3次,再用右手按压左侧的穴位。 二、太溪穴 太溪穴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的凹陷处。 做法:可以用拇指的罗纹面来按摩,缓慢加大力量,一般3—5分钟。如果实在掌握不了手法,就买一盒艾柱来灸吧。或者也可以用双手擦热放在后腰的肾俞处,也有补肾的效果。 三、神门穴 神门穴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做法:按摩神门穴可掐、揉、刺激,以有轻微酸胀感为宜,此手法最适合在晚间睡前操作。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