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就意味着痛苦嘛?痛苦是一种中性的权利

达洁评职场 2024-10-26 12:32:13
人在流动 关系也就跟着流动 土崩瓦解的时刻像薛定谔的猫 有人徒劳地拼凑碎片 有人小心地捡拾收藏 有人永远别过头去 最后 所有人力无法掌控的东西 都交给了宿命 变成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 “我琢磨着所有成长着的东西 它们都只有那么短的全盛时期 这巨大舞台上演的只是一幕幕的戏, 早已被上苍的星宿安排完毕。” 这些告别可能是 决绝的 祛魅的 无解的 纠缠的 我们可以好好告别吗? 最理想的告别方式就是遗忘 集体性地遗忘 重新走到莫比乌斯环的起点 就像电影《暧暧内含光》一样 为了告别 为了再次遇见 为了重蹈覆辙 如果擦肩而过 那也是一种幸运 不选择遗忘 也不选择重来 把所有的一切照单全收 直到记忆的消亡 很多人以为上瘾是因为喜欢 不是的 上瘾是因为“想要” “想要“意味着内心有期待未被满足 有需求未被看到 这种“想要” 只和个人独特的内心成长过程相关 比如某种创伤、情结 比如某种成长经验的固着 比如想回到过去完成心愿的刻板 还有退回孩童位置实现的愿望等等 这些常常与痛苦相连 而个体的“想要” 在积极意义上 是希望重复过去的痛苦 来找到突围的路径 找到解决的方法 当我们可以不再 以喜欢不喜欢来看待“上瘾” 而是着力于“想要”——“ 曾经想要却未曾要到 “痛苦是一种权利” 你可以选择痛苦 也可以选择不痛苦 “痛苦是一个中性词” 只是表述一种状态 没有好坏之分 当这成为我们面对痛苦的态度 意味着对个体通过重复陷入痛苦循环 来满足自己的选择 给予了尊重 接纳自己 可以是痛苦的人 也可以是不痛苦的人 危险与保护 都是人类两大主题 在众多的自我保护方式中 对特定个体而言 痛苦上瘾是其 最低成本的自我保护方式 痛苦或磨难 会带来认知结构与人格力量的 巨大翻新 人类社会得以进步 痛苦是心理源泉之一 人们在痛苦中挣扎 也在痛苦中重生 有时候 痛苦带来的力量 让人们感到自己的到场与发声 但是对痛苦上瘾 让我们暂时逃离了真正的痛苦 也让我们错过了生活中 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告别未尝不是一种选择 你会在别人的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嘛 存在感——“我痛故我在” 优越感与控制感——无限接近死亡的游戏 自我惩罚——替代与填充 对抗孤独——“痛”是我的另一个小伙伴

0 阅读:1
达洁评职场

达洁评职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