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又挨骂了,说点工程师的视角真的这么难吗?
印象最深的评论是:
“还是太工程师思维”
这点我承认。
我刚毕业的时候,干什么都心浮气躁,想着马上做完,一件事情当我没有办法马上找到解决办法就会非常着急,想要很快得到结果。
我的带教送了我一句话,我一直记到现在:
“不要试图寻找捷径,因为工程领域没有捷径”
大家不要试图将我列为端到端的反对者,相反的,我几乎是微博上,知乎上第一批开始科普端到端的作者。我看到了现在系统的一些局限,没有止境的新场景,很难抽象出来的处理逻辑。
那交给神经网络行不行?
这不是躺平的做法,相反的,这种转变要非常强大的数据收集和训练能力,整个组织架构要因为端到端进行重整。地图,数采,后融合,测试,都有很多切换工作要做。
今年很多厂商都开始切换链路了,但是这件事情突然有一天就超出了我的预料。
一夜之间,大家都开始说自己端到端上车了。
而从工程领域,又不是这样的,很多开放性问题还在解决。这些问题都不回答,直接上车。
就相当于,过了小升初考试之后,就直接去造火箭了。
风向变化来得实在太快,乃至每个团队都不得不开始宣传自己端到端上车。
以前BEV 切换可能比端到端还要简单,因为已经有了很好的示范,大家也是一点点开始切,还会放出时间表,而现在立即就能上车。
几乎没有等待时间。
我看着今年的学术论文还在讲闭环验证的难点,看着我在参与的某个系统还有很多问题解决不了,又看着外面的歌舞升平的发布会。
定义好符合自己技术栈的概念之后,马上宣布上车。这比研发快多了。
这种感觉实在是太割裂了。
怎么就变成了这样呢,自动驾驶行业确实很卷,但是每个团队都非常认真在干活,都是一点点在推进技术的进步。
但是我总觉得这些宣传,是不是没有尊重工程师们呢?我们做的和宣传的似乎并不一致。
可是我作为一个工程师,实事求是是立身之本。
我相信,从汽车这种百年硬件上生长起来的人工智能功能,实事求是也不会过时。
我也相信,一定会有企业在坚守某些东西。我们也给他们一点时间。
实事求是,不是落后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