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孟浩然,因何事藏在床底下,白白失去平步青云的好机会 公元727年,已近不惑之年的孟浩然放弃了隐士的生活,选择到长安城去奔赴仕途,求个前程。孟浩然来到长安后,以他斐然的才华,名声大振,很快得到许多名士重臣的欣赏,其中就有唐代另一位山水田园派诗人、与他并称“王孟”的王维。二人惺惺相惜,成为挚友。 据史书记载,当时在朝廷任职的王维曾邀请孟浩然到他工作单位相聚,但没想到唐玄宗突然来视察。工作单位本来是办公的地方,怎么可以随便招待朋友呢?所以王维就把孟浩然藏在了床底下。但是王维又仔细一想,皇帝来了,这事如果哪天传出去就是欺君之罪,是要杀头的,所以他就跟唐玄宗如实禀告,说他的朋友孟浩然来了,但因为不该在这里会友,就把他藏在床底下了。唐玄宗也听说过孟浩然的诗写得很好,就让他出来,当面念一首诗他听。这是多少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好机会,如果好好表现,平步青云指日可待。而我们的大诗人孟浩然在这么重要的时刻念了这么一首诗:“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意思是说他来到长安考试却没有考上,所以很不得意,想要回家,不做官了,这就是著名的《岁暮归南山》。特别是“不才明主弃”这一句,意思是我也没有什么才华,所以虽然是圣明的君主也不用我了。唐玄宗一听这句急了,回道“卿自不求仕,朕何尝弃卿?”意思是说你自己四十岁以前都不来考试,怎么能说是我放弃你,这个锅我可不背。就这样,孟浩然得罪了皇帝,仕途上的好机会被自己作没了。结果正如这首诗的题目《岁暮归南山》,他只能断了仕途的念想,离开长安,回到老家山间隐居去了。 参考文献: 1.王定保:《唐摭言》 2.《新唐书》#历史冷知识#
唐代诗人孟浩然,因何事藏在床底下,白白失去平步青云的好机会 公元727年,已近不
浩然说文史
2024-10-31 22:16:4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