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孟浩然,晚年归隐,是怎样绕不开的宿命 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出生于公元689

浩然说文史 2024-11-03 23:58:39

唐代诗人孟浩然,晚年归隐,是怎样绕不开的宿命 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出生于公元689年,前半生一直生活在襄阳鹿门山中,过着隐士的生活。公元727年,孟浩然却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满怀信心地进京应考,谁知却榜上无名,怅然而归。可以说这段弃隐求仕的经历在孟浩然短暂的52年人生当中是个重要的转折点。已近不惑之年,孟浩然却毅然而然地放弃了他原来所坚守的隐士生活,去追求仕途,但并未如愿,所以孟浩然的晚年有一种落空的悲哀。仕途受挫转而让孟浩然寄情于山水之间,他的诗作内容也由早期的政治诗和边塞诗转为山水田园诗为主。 晚年的孟浩然也曾游历过很多地方,寻求心灵的慰藉和文学的启示,这些旅行经历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得他的作品更加多元化和富有表现力。同时,孟浩然晚年也思考着人生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他晚年的诗歌作品中更多表达了对名利、功成名就的反思,强调人生的短暂和虚无,更多抒发的是他对于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追求内心的超脱。 虽然可以寄情于山水,但这恐怕也是他不得不认命的慰藉方式罢了。仕途上的求而不得使孟浩然常常会把内心的思想引伸向历史或大自然,寻找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生的契合点,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如果说早期他的作品只是一种对山水本身的诗意表达,那晚年的诗歌更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也成就了他在唐代诗坛山水田园派泰斗级的地位。 公元740年,因老友王昌龄到访,孟浩然甚是高兴,把酒言欢,因食生鲜旧疾复发,在襄阳涧南园去世,结束了他短暂的一生。   参考文献: 1.《旧唐书》 2.《新唐书》#历史冷知识#

0 阅读:18
浩然说文史

浩然说文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