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有人举报一位70岁老人私藏两支手枪,民警找到他让他上交,没想到他却说

笔杆子说 2024-11-04 15:54:35

1996年,有人举报一位70岁老人私藏两支手枪,民警找到他让他上交,没想到他却说:“让你们看看可以,你们可没资格收走。” 1996年,禁枪令像秋风扫落叶般席卷全国,几乎没人能逃过这股“铁腕”的威力。 然而,在山东莱芜县一个不起眼的村庄里,一位70多岁的老人,却因为两支驳壳枪和一封匿名举报信,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 这次事情,不小心带出了老人过去不为人知的精彩故事。 滕西远,1925年出生,命运似乎从一开始就给他安排了一条坎坷的道路。 父母早逝,他成了家中五个兄弟姐妹里无人照拂的孩子。 为了生存,年幼的他只能带着弟弟们四处乞讨,捡拾垃圾,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 然而,苦难的童年并没有磨灭滕西远心中的希望,反而在他心中埋下了一颗渴望改变命运的种子。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的两个哥哥毅然决然地加入了胶东八路军,这深深地影响了滕西远。 1938年,年仅13岁的滕西远也投身革命,成为莱东县大队的一名童子军,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在残酷的战争年代,滕西远凭借着瘦小的身材和机敏的头脑,多次深入敌后侦察敌情,为部队提供了宝贵的情报。 他就像一只灵巧的燕子,穿梭于枪林弹雨之中,为抗日队伍传递着希望的讯息。 1940年初,日军的“扫荡”行动越来越频繁,滕西远和战友们经常东躲西藏,过着风餐露宿的生活。 一次,日军包围了他们夜宿的村庄,许多战友不幸牺牲或被俘。 在混乱中,滕西远和两名战友侥幸逃脱。 在逃亡的路上,他们遭遇了一名落单的日军,滕西远毫不犹豫地用随身携带的匕首结束了敌人的性命,这把匕首也成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件“战利品”。 1940年初夏,日军大举进犯山东纵队四支队。 廖荣标和胡奇才商量后,决定在杨家横埋伏,狠狠打击日军。 5月19日,战斗打响,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交火。 在这场残酷的战斗中,15岁的滕西远表现得异常英勇,他奋不顾身地冲锋陷阵,一人就杀死了6名敌人,立下了一等功。 战斗结束后,司令员廖荣标特地见了滕西远,还奖给他一把毛瑟枪。 这把枪不仅是对滕西远英勇战斗的认可,也标志着他军旅生涯的一个重要节点。 从此,这把驳壳枪就成了滕西远的“老伙计”,伴随他走过了无数个枪林弹雨的日日夜夜。 抗战胜利后,内战爆发。 1947年,滕西远所在的部队被编入华东野战军,他成了一名炮兵连长。 在这次南麻战役中,尽管敌人火力很强,滕西远还是坚定地站在了前线,没有退后。 他沉着冷静地指挥炮兵部队,有效地压制了敌军的火力,为最终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更神奇的是,滕西远和一个哨兵在一次战斗中,只用了两把枪和三颗手榴弹,就俘虏了200多名敌人,展现了他超凡的勇气和智慧。 战后,粟裕将军亲自为他颁发了一等功,并奖励给他第二支驳壳枪,称赞他是一位“孤胆英雄”。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滕西远再次响应祖国的号召,奔赴朝鲜战场。 在一次战斗中,部队的行进路线被一辆美军坦克挡住。 为了不延误战机,滕西远主动请缨,利用地形和水沟的掩护,成功炸毁了敌人的坦克,为部队打开了前进的道路。 这次行动,让滕西远的名字再次传遍了整个部队,就连彭德怀总司令也对他赞赏有加,称他“既能当指挥员,又能当战斗员”。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滕西远光荣退役,回到了家乡。 在15年的军旅生涯中,他获得过三次一等功、两次二等功、三次三等功,可谓是功勋卓著。 然而,他并没有向任何人炫耀自己的功绩,而是选择过着平静的生活,深藏功与名。 滕西远最放不下的就是他的两把驳壳枪和那把匕首。 它们不仅仅是武器,更是他战斗生涯的见证,是他青春的记忆,是他荣誉的象征。 考虑到滕西远的特殊贡献,上级特批他持有这两把枪,并为他颁发了持枪证。 1996年,全国禁枪,有人举报滕西远私藏枪支。 民警上门调查,滕西远坦然地拿出了两把驳壳枪和匕首,以及那张珍贵的持枪证。 看到持枪证,民警们肃然起敬,他们明白了眼前这位看似普通的老人,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最终,经过当地部门的讨论,决定将这两把枪进行去功能化处理后,再交还给滕西远。 滕西远的一生,是那个时代无数普通士兵的缩影。 他出身贫寒,却心怀家国,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滕西远的故事,不只是一个老兵的传奇,更是中国人坚韧不拔、勇敢抗争的写照。 他的精神会一直激励我们,珍惜和平,努力前行。

0 阅读:7
笔杆子说

笔杆子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