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曾说过,自己是康熙最喜欢的孙子,康熙每次见到他,都喜欢的要命,不仅亲授书课,而且还把他养在宫中。康熙最后选雍正接班,就是看中了他这位“好圣孙”。 乾隆的这个说法,着实给自己的脸上贴了不少金。 事实上,康熙最喜欢的孙子是胤礽的儿子,弘皙。 弘皙大乾隆十七岁,他才是从小被康熙养在宫中的“好圣孙”,乾隆在宫中只与康熙相处过八个月,时间很短。 当时,朝野上下都有这样的看法,“好圣孙”弘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康熙立储。 朝鲜人就曾留下史料:“或云太子之子甚贤,故不忍立他子。”意思是说,太子胤礽被废,康熙晚年迟迟不立太子,就是因为太喜欢弘皙了。 站在弘皙的角度,老爸做了三十八年太子,爷爷又最疼爱自己,这一切让他的自我感觉非常好,以至于产生了与现实无法区分开来的错觉:自己将来一定也是皇上。 弘皙后来的悲剧,就源于此。 人一旦产生错觉,执迷不悟,往往就会产生执念。 现实越是背离,这种执念就越可怕,越病态,直到最后把自己毁掉。 弘皙就是历史的典型。 从15岁到19岁,弘皙眼睁睁地看着老爸胤礽的太子之位二度被废,最后一家人惨遭圈禁,他没有清醒下来,谋求生存之道,相反开始在执念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康熙五十五年十一月,被圈禁在咸安宫的弘皙鬼迷心窍,他居然越过层层封锁,找到一个太监传话,让内务府的工匠华色为他偷偷打造了一件御用的珐琅火链。 他这么干,实属僭越,不仅对夺嫡没有任何实际帮助,而且会让自己陷入险境。 弘皙的智商应该很高,但被那可怕的执念挟持,他早已失智,如此疯狂之举,他要的仅仅是那一点虚幻的心理安慰。 仿佛在禁所之中,自己有一件御用的珐琅火链,便又有了做皇上的希望。 康熙疼爱这个孙子,是真的。 事情败露之后,康熙除了将工匠流放,对弘皙本人没有任何处罚。 事后看,康熙的袒护,反倒害了弘皙。 因为这进一步加重了他的错觉,让他以为康熙依旧看重他,他还有机会。 六年后,康熙六十一年,康熙驾崩,雍正在九王夺嫡中胜出。 雍正即位之初,“八王党”的势力还很大,为了掌控朝局,稳定宗室,一方面,他假意对“八王党”暂时委以重任,另一方面,以善待废太子一家,来展现自己的宽仁。 善待废太子一家,雍正在“度”上拿捏的很到位,他没有将废太子放出来,而是先将弘皙封为郡王,不久又加封亲王。 这时候,弘皙如果足够明智的话,应该行自污颓废之道,绝不能展现出一点的抱负与幻想。 但是弘皙已被“我要做皇上”这一执念深度绑架了,见雍正将他封为“弘”字辈中第一个亲王,他竟又产生幻想,在奏折中直呼雍正为“皇父”。 弘皙的这几声“皇父”,把王公重臣集体叫蒙圈了。 大家私下议论,难道雍正把弘皙的亲妈给娶了,要不然,弘皙怎么改口叫他“皇父”呢? 因为弘皙的癫狂献媚,雍正差一点又多一条“盗嫂”的罪名。 但雍正碍于情面,没有杀这个既可笑又可怜的侄子,最后把他打发到距京城20里外的郑家庄去了。 雍正此举的用意很明显,就是要弘皙从此做一个闲散亲王。 如果弘皙识时务,就这样“消沉”下去,乾隆登基之后,固然讨厌这个堂兄,但可能也不会朝他下狠手。 然而,弘皙并没有自知之明。 乾隆登基之后,他的执念变成了“不甘心”。 康熙喜欢弘皙,说明弘皙有他的过人之处。 智商高,聪明暂且不谈,弘皙应该很会与人打交道,很讨人喜欢。 有个侧面很能说明这一点。 乾隆登基之后,他最信任的十六叔允禄以及正受重用的堂兄弘昇,居然没事就朝郑家庄跑,与弘皙公然打成一片。 这无疑犯了朝堂上的忌讳,也因此触怒了早就想收拾弘皙的乾隆。 乾隆留给后世一个阴森的印象——他天生就是职业皇帝,坐在御座上,就像一头权力凶兽,刻薄寡恩,耍弄起帝王权术,深不可测。 有一种观点,乾隆的帝王权术也是练出来的,打击弘皙便是第一次表演。 乾隆三年,乾隆便知道了允禄、弘昇和弘皙厮混的事,但他并没有立即发作,而是隐忍了一年,让事态进一步发酵,以便能够掌握更多的把柄。 乾隆四年九月,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乾隆突然抓捕了弘昇,并且进行了秘密审问。 放着最有野心的弘皙和最有权势的允禄不动,而去抓相对势弱的弘昇,此举彰显出了乾隆的帝王心机。 抓弘昇,意在让弘昇去咬弘皙。 弘昇结交弘皙,本就没有什么异心,经乾隆这么一点拨,随即按照乾隆的意思,撕咬一通。 有弘昇的配合,乾隆在同年十月逮捕了包括允禄和弘皙在内的六位王公。 对于十六叔,乾隆认为是一时糊涂,因此将他高高举起,又轻轻放下,没怎么处罚。 对弘皙,则百般找茬,编织罪名。 弘皙昔日的一个亲信,名叫福宁的小人,窥得帝王心机后,立即举报弘皙,说弘皙曾找一个叫安泰的巫师算过命,还问了四个大逆不道的问题。 “准噶尔能否到京?天下太平与否?皇上寿算如何?将来我还升腾与否?” 乾隆听到前三个问题,愤恨不已,听到第四个问题,笑了。 最终他没有杀弘皙,革爵、圈禁、除籍之后,给弘皙改了个贱名,叫“四十六”。 弘皙那一年,4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