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钱学森父亲病逝,蒋英想按老人遗愿,将3000元遗产交给小姑子钱月华。可钱学森却大声喝止:“不行!”事后,蒋英的举动让钱学森赞不绝口。 蒋英是蒋百里的三女儿,比钱学森小8岁。蒋英曾以养女的身份住在钱家一段时间。后因12岁的钱学森不喜欢带4岁的她玩,蒋英在钱家生活不习惯,她便闹着回到了蒋家。 虽然蒋英离开了钱家,但钱氏夫妇十分喜欢她。逢年过节都带上礼物去给蒋英,钱学森母亲说,将来要蒋英做钱家的儿媳。 但一句玩笑话,孩子们都没有当真。谁料,后来蒋英竟真成了钱学森的妻子。 1935年,钱学森和蒋英两人先后离开了祖国。 蒋英喜欢音乐,在父亲的安排下,16岁的她前往德国深造。而24岁的钱学森则前往美国留学。自此,两人两地分隔。 1943年,有着深厚音乐功底的蒋英,应邀参加国际音乐节,并在国际女高音比赛中,夺得了桂冠。 3年后,蒋英学成归国。经过半年多的策划,她在上海兰心大剧院举办了个人音乐会。 音乐会的成功举办,蒋英一举成名。当时有个音乐家指挥,要主动为她伴奏,让她再开一场音乐会。 蒋英跃跃欲试,正准备开第二场音乐会。但就在此时,钱学森回上海了。 时隔12年不见,36岁的钱学森更成熟稳重了。他学习好,博士毕业,还是麻省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 也许是同频相吸,钱学森这次回来,很快对蒋英表白了。面对钱学森的真诚追求,蒋英毫不犹豫答应了。 1947年,28岁的蒋英嫁给了36岁的钱学森。婚后,两人共赴美国生活。 那时,蒋英给自己的规划是:“有家庭,有两个宝宝以后,就开始搞自己的专业。” 很快,他们先后迎来了一双儿女。 1950年,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人才奇缺。钱学森和蒋英急切要回国效力。 然而,他们却突然被“当头一棒”。 1950年,钱学森提出回国申请,遭到阻挠。钱学森不忍妻儿受苦,于是含泪让蒋英带着孩子先行回国。可蒋英坚决退掉机票,要与钱学森共患难。 在无端的指控下,钱学森被关进了特米诺岛。在那里钱学森被禁止与人交谈。白天,无休止地审讯;夜里,每十分钟被用强光刺激眼睛,不得睡觉。 在特米诺岛上屈辱的15天,钱学森体重减轻了30磅! 而在此期间,蒋英十分坚强,不曾掉一滴眼泪。她抱着刚出生两个月的女儿,拉着蹒跚学步的儿子,为营救丈夫四处奔走。 在她的反复申诉以及周旋下。社会多方人士伸出援手,蒋英终于筹够了一万五千美元,将钱学森营救了出来。 但在接下来的五年时间里,他们一家被人监视,只能在所住的地方30公里内活动。 期间,他们不敢请佣人,照顾孩子,洗衣做饭等均由蒋英料理。为了照顾好家庭,蒋英只好放下音乐方面的钻研,但她仍然抽空在家里坚持声乐练习。 有了蒋英的陪伴,钱学森在那灰暗的日子里,发表了很多关于航空理论的重要论文,并潜心完成了《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两部专著。 无论外界多大的干扰,钱学森始终坚持知识个人的财产,自己有权要给谁就给谁。 1955年,在他们夫妻的努力坚持下,他们终于回到了祖国这片热土。 在此之后,钱学森致力于国家科研事业发展,而蒋英则被安排进中央实验歌剧院任独唱演员和声乐教员。 那时候,钱学森经常要到大西北的荒漠第一线去工作,冒着狂沙,顶着烈日,风餐露宿,一蹲就是数月。 出于工作机密,蒋英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在做什么。有一回蒋英急得直接打电话到钱学森单位,问领导:“钱学森到哪儿去了?他还要不要这个家?” 但得到回复:外地出差,工作太忙。蒋英便放心了,也不再多问了。并下定决心,管好家,不拖丈夫后腿。 那时候,两个孩子尚小,而且家中尚公公钱均夫和母亲蒋左梅需要蒋英照顾。蒋英又要忙于工作,分身乏术。 后来钱均夫病重时,很多时候都是他的养女钱月华在床前侍奉汤药。钱均夫时常叮嘱儿媳蒋英,他走后要好好感谢月华。 1969年钱均夫病逝,他所在的单位给他补发了3000元工资。蒋英想按照公公遗愿,把这钱交给小姑子月华。但钱学森不同意,蒋英只好顺了他的意,将钱退了回去。 事后,蒋英便开始悄悄努力攒钱。并在钱月华的女儿出嫁时,偷偷把3000元交到了她手里 ,让她为女儿置办嫁妆。 此事钱学森一直被蒙在鼓里。直到后来钱学森时常生病住院。他无意间说出自己对不起妹妹月华的遗憾时。蒋英才告诉他,自己已经替他弥补了。 钱学森看着蒋英,连连点点头称赞:“你办得好。” 蒋英就是这样,在生活中不仅坚决支持丈夫。还在钱学森考虑不周时,替他悄悄弥补。 蒋英也从不倚仗丈夫的威望,她总说“我自己就是艺术家、声乐教授”。 在她的音乐教育事业上,她辛勤耕耘,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声乐人才。 在婚姻生活上,蒋英可以陪钱学森一起等微风,等细雨,就算等来狂风暴雨,仍能与他一起雨来听雨,风来等风停的人。 最好的爱情是相互陪伴、挽手并肩, 也相互独立、各自周全。
1969年,钱学森父亲病逝,蒋英想按老人遗愿,将3000元遗产交给小姑子钱月华。
全琮看历史
2024-11-20 22:12:33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