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何泽慧去菜市场看到冬笋新鲜,想为丈夫钱三强加菜,于是用手摸了一下,售货员看她穿着补丁衣服,不屑说:“买不起别碰,冬笋很贵的!” 苏州才女何泽慧家有兄弟姐妹8个,其中4位物理学家,1位植物学家,1位医学家。 当年,何泽慧考上清华物理专业时,有导师认为女孩子不适合学物理,劝她转专业。后来出国留学时,她要主攻兵工弹道学,又因女性身份,导师要拒她于门外。但她据理力争,最终得以坚持自己的选择。 并且以优异的成绩22岁清华毕业,26岁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32岁那年,她与同样出色的钱三强结为伉俪。1948年,夫妻俩毅然放弃国外优渥条件,一起回国效力。 钱三强是“两弹元勋”,而何泽慧也功不可没。 在两弹的制造过程中,何泽慧负责引爆点火技术研究及系统测量任务,这些技术和数据问题,至关重要,最终,何泽慧以自己的耐心和专业技术,让两弹研制少走弯路。 当时,有国外人士嘲讽我们:“离开外界的帮助,20年也搞不出来两弹!” 但我国用实际行动有力回击他们,回顾国内外两弹试验成功历程,法国用时8年、美国用时7年、苏联用时4年,而我们却只用时2年零8个月! 如此傲人成绩的背后,离不开每一位科研人员的努力,而何泽慧和钱三强夫妇始终处在科研第一线,他们的付出有目共睹。 然而,就是这样功成名就的何泽慧先生,生活上始终保持低调、朴素,无论是去国外出差还是参加国际会议,几十年来,都是背着自己缝制的布包办公。 并且经常穿着缝缝补补的旧衣服,一个人步行去菜市买菜。 1978年,何泽慧像往常一样出门逛菜市。她看到冬笋新鲜,想为钱三强加菜,谁曾想,刚伸手去挑选,售货员看她穿着补丁衣服,就大声不屑地说:“老太太,买不起别碰,冬笋很贵的!” 何泽慧先生礼貌笑笑,继续挑冬笋,然后付款准备走人。这时,有人认出老先生,热情与她打招呼。售货员这才得知,自己刚才唐突了前辈,尴尬地杵在原地。 一言一行看人品,一举一动知人格:细节里,藏着何泽慧老先生的素养。 这也许与她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密不可分。何泽慧的外婆谢长达十分重视女子教育。 在那个崇尚女子缠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年代里。谢长达就高喊女子要“天足”的口号,在她看来:路都不能痛快地走,怎么可以干事呢?并且她认为,不上学禁锢了女子思想。 于是1906年,谢长达募资创办“振华女校”,寓意:女子读书,振兴中华。 谢长达孙女王明贞回忆,她10岁那年,继母要她在家帮忙照看弟弟妹妹。有一天,她正在给弟弟穿衣服时,被奶奶看到。 奶奶谢长达就愤怒地责怪她继母:“明贞这时应当去学校念书,你怎么把她留在家里当婢女使唤?”此后,王明贞才得以进了振华女中附小念书。 后来,王明贞成为清华大学物理系女教授。 1917年,谢长达70寿辰,她无私献出全部礼金,用作学校基金。且她86岁临终前,还嘱咐将所收丧仪全部赠给女校。 谢长达曾经有一张照片,她自己一个人,一坐一跪姿态,经过合成处理融合在一张照片上。题名为“求人不如求己”。这是她的人生宗旨和处世风格。无论是律己还是育人,她始终秉承这一宗旨。 何泽慧的姨妈王季玉,就是在这样的教导下,秉承母亲谢长达遗志,接手担任女校校长一职。献身教育事业,终身未婚。 为了广大群众能接受更好的教育,王季玉不怕吃苦,就算四处奔波筹集经费,她也要增设中学部。即便经费短缺,她也不愿征收高学费,时刻节衣缩食,从不亏待老师。 讲台上,王季玉穿着补丁重重的衣服,却热情洋溢给孩子们讲授知识。没有不好意思,只有满腹激情。 而何泽慧的父亲何澄,也并不古板专制,反而是处处将主动权交给儿女们。1930年,何澄交给何泽慧的大姐何怡贞300美元,说:如果你想嫁人,这笔钱就做嫁妆费;如果要继续求学,这笔钱就当学费。 何怡贞毫不犹豫,拿着这笔钱出国深造。并于1937年获得密歇根大学物理系哲学博士学位。 外婆、姨妈和姐姐等女性家族成员的闪闪发光,照亮了何泽慧的人生。何泽慧的启蒙学校正是外婆创办的振华女校,她时时处处以长辈们作为榜样约束自己。 外婆重视女子教育,认为女子只要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也能成为效力国家的的中流砥柱。而姨妈王季玉,虽然在国外小有成就,但却依然回国效力,并且一生勤俭节约。姐姐何怡贞积极上进,有主见。 在这些家族榜样人物的引领下,何泽慧从没有女子不如男的看法,她热爱学习,积极向上,坚持己见,又刻苦努力,在取得成绩时,又低调做人,不以高姿态盛气凌人。 何泽慧先生的成功,诠释着:没有天生的物理学家,也没有天生不能学物理的女性。 同时说明,家风才是良好的传承。 正所谓:传家两字读与耕,兴家两字俭与勤。
1978年,何泽慧去菜市场看到冬笋新鲜,想为丈夫钱三强加菜,于是用手摸了一下,售
全琮看历史
2024-11-20 22:12:3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