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的元宵节,准备回家的孙家栋,发现食堂今天竟然有红烧肉。一时馋嘴的他,便

历史有小狼 2024-11-24 18:54:08

1950年的元宵节,准备回家的孙家栋,发现食堂今天竟然有红烧肉。一时馋嘴的他,便决定去食堂吃碗红烧肉再回家,却没想到这碗红烧肉竟改变了他的一生。 孙家栋被学校因左撇子身份劝退后,他自学改用右手,仅一年时间便精通。 1949年,年仅19岁的他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意外选错专业,误打误撞进入了汽车工程学科。 尽管并非首选,孙家栋的学业成绩依旧名列前茅。 元宵节那天原本计划吃完红烧肉后回家的孙家栋,在学校食堂偶然间看到了空军的招募通知。 他决定成为一名空军工程师。 1951年,孙家栋被派往苏联的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深造。 在那里,他以满分的成绩连续五年获得校方的最高荣誉,其学术照片也被挂在了学校的荣誉榜首。 1957年,孙家栋目睹了苏联发射世界首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 孙家栋带着在苏联获得的斯大林金质奖章回到祖国。 然而,他所面对的并非是他所熟悉的飞机设计,而是完全陌生的导弹技术。 在这一领域,他几乎是从零开始。 在钱学森的指导下,他迅速适应并掌握了导弹技术,1960年,他和团队成功发射了东风一号导弹。 此后,1964年,他成功发射了东风二号导弹。 从一个对导弹一无所知的初学者到成为中国导弹技术的领军人物,孙家栋仅用了短短四年时间。 1967年,国家决定启动造星计划,在这一关键时刻,孙家栋被钱学森推荐为项目负责人。 孙家栋,那时已年近四旬,他没有丝毫犹豫,决定响应国家的号召。 当时,中央指示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必须在1970年前成功发射。 对孙家栋和他的团队来说,这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项目初期,中国连最基本的电信号插头都无法自产。 孙家栋亲自设计了相关图纸,并前往上海寻找技术娴熟的老工匠,最终制造出了所需的零件。 国际社会对中国的造星计划并不看好。 然而,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终于在全国人民的注视下成功发射。 发射成功的消息并未立即公布,周总理要求确保卫星确实成功进入轨道后才能对外宣布。 在确认“东方红一号”成功后,东方红乐曲随即响彻夜空。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孙家栋开始研发更为复杂的返回式卫星。 1974年,一次发射失败让这位工程师感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他甚至一度昏厥。 他并未放弃,而是汲取教训,于一年后成功发射了中国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 2004年,他又一次被召回,负责领导嫦娥工程。 尽管年事已高,2007年,嫦娥一号探测器成功进入月球轨道。 2012年,国际天文联合会将一个小行星命名为“孙家栋星”。 孙家栋和魏素萍的故事始于一张照片。 那时,孙家栋正值三十岁,在一次清明节假日的聚会上,通过战友之妻介绍,看到了魏素萍和她同事们的合影。 魏素萍那时在哈尔滨市立医院担任内科医生。 孙家栋一见钟情。 20天后,两人的第一次会面。 孙家栋的知识、才华深深吸引了魏素萍。 1959年8月9日,孙家栋与魏素萍在北京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婚后,两人的生活并未能即刻合并。 魏素萍需返回哈尔滨继续其医疗工作,而孙家栋因国防部第五研究所一分院的导弹研发任务而不能离开北京。 孙家栋的工作涉及国家机密,使得他无法向魏素萍透露真实情况。 魏素萍从不追问他的工作细节,即使在自己罹患肺结核期间,也选择了独自面对。 康复后,她才将自己的经历告诉孙家栋。 孙家栋在获得共和国勋章时,他深知这荣誉中有魏素萍的一半功劳。 他将勋章挂在妻子的胸前。 1962年,魏素萍终于调到北京与丈夫孙家栋团聚。 孙家栋的工作繁忙至极,常常加班至深夜。 1967年,这对夫妻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然而孙家栋因为紧急任务无法在妻子身边。 魏素萍孤独地坐上板车前往医院。 孙家栋在工作中得知妻子已顺利产下女儿后,尽快赶往医院。 接下来的几年中,孙家栋参与设计和发射的航天器多达34颗。 孙家栋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1985年,当中国的航天成就通过电视向全国公开时,魏素萍惊讶地在屏幕上看到多年来与自己生活的丈夫。 参考文献:[1]陈阳,张建.孙家栋——中国卫星技术之父[J].疯狂英语(初中天地),2023(6):28-30

0 阅读:1374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