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初,我第一次从烟台坐海轮去大连玩,下船后,上了公共汽车,发现满车人都说烟台话,最后发现,那原来就是大连话。虽然对当地人而言,两地话还是有差别的,但对外乡人而言,根本就分不清。 当时青岛大连常常被并提。它们一在胶东半岛南端,一在辽东半岛南端。都处于滨海丘陵地带。但青岛的道路在山丘间蜿蜒,很少有笔直的,大连道路虽常有上下坡,却比较笔直开阔。青岛老建筑以德式为主,多为小洋楼,且直接面朝大海,风格秀丽亲切;大连老建筑多为帝俄时代欧式公共建筑,显得厚重,庄严。 大连大概是当时广场最多的中国城市。90年代以后各地大建广场,似乎都是从大连学来的。走在大连,到处都有广场:斯大林广场,中山广场,友好广场,胜利广场……城市街道都环绕着广场向四面放射。 那时,还没有如今随处可见的广场舞。但在大连中山广场,聚集了很多跳交谊舞的人,让我惊异的是,在跳舞的人中,见到一个洋面孔的女人,头发金黄,身材壮实,跳了几圈下来,跑到旁边一个中年妇人那里要汽水喝,和她有说有笑,讲的竟然是地道的大连话,我这才想起,她或许就是在大连长大的“白俄”。 虽然大连是座有几百万人口的大城市,但城市布局蜿蜒多姿,不像北方传统城市那样以方正的棋盘格局彰显出权力的威严,走在街头,随处可以看到山,看到树木和草坪,虽然未必能一直看到大海,却常常可以感觉大海就在身边,海滨虽处城市边缘,却是城市的灵魂,城市的性格和魅力,都是由海所赋予的,而市中心也未必就是城市的地理中心,它的设置是由商业贸易的方便来决定的,而不是由政治的等级来决定的。 我第3次去大连,是2006年乘火车去的。,那是我最后一次去这个城市。一出站,就被拉客的人团团围住。他们把乘客叫“领导”或“干部”,让人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在山东和京津一带,似乎还没有这样的叫法。没想到,10多年过去,这样一座东北最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官本位”也变得这么赤裸裸,让人深深地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