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95岁老人出门散步,偶遇到1位96岁老人。交流中,竟是74年前进藏的同一批女

绮南爱历史 2024-12-10 20:49:22

四川95岁老人出门散步,偶遇到1位96岁老人。交流中,竟是74年前进藏的同一批女兵。两位老人顿时相拥而泣。 这一天,成都的百花潭公园里秋色正浓,银杏金黄,枫叶如火。闫家琪老人刚刚过完95岁生日,扶着家人的手,准备拍一张全家福。 旁边站着一位年轻女士,热心帮忙按下快门。寒暄几句后,才知道这位女士的母亲也来了,已经96岁了。 话头一转,对方提到:“我母亲年轻时当过兵,还进过藏!” 一句话把闫家琪的思绪拉回了几十年前。她脱口而出:“您母亲是哪个部队的?” 对方回了一句:“十八军的文工团” 闫家琪一听,心头一颤:“我也是十八军的!五十三师文工团的” 这两句话仿佛钥匙打开了尘封的记忆,两位老人渐渐从细节中确认了彼此的身份。 当对方母亲说出“彭家英”这个名字时,闫家琪整个人都愣住了,眼里泪水瞬间盈满:“你是彭家英啊!是我们的班长啊!” 两位老人激动地相拥,久久说不出话。这一刻,公园里的喧嚣仿佛全都停了下来,岁月在她们的泪光里交错,那段埋藏在历史深处的青春,像春水一般涌了上来。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第十八军接到了进军西藏的命令。 当时的西藏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要进藏的部队不仅要克服高寒缺氧、物资匮乏,还得一路修路一路挺进。这不仅是军事行动,更是一场壮举。 闫家琪和彭家英,同为十八军第五十三师文工团的成员。她们跟随部队越泥沼、蹚河水,翻雪山。 一路上,冰冷刺骨的风像刀子一样割在脸上,可是十八军互相扶持,始终没有放弃。 川藏线的修筑堪称奇迹。十八军的将士们肩扛钢钎,手握铁锹,在人迹罕至的雪域高原上硬生生开辟出一条生路。 彭家英回忆,在二郎山修路的那几个月,山势险峻,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万丈深渊。 每天都有战士因山体滑坡或雪崩牺牲,队伍里几乎每隔几公里就会立起一座简陋的墓碑。文工团的任务,就是用歌声为这些筑路的英雄们鼓劲儿。 “二呀嘛二郎山,高呀嘛高万丈……”这首《歌唱二郎山》,在修路的战士中流传甚广。 1951年6月,彭家英跟随部队支援甘孜机场建设,有一次夜里,突降暴雨,一座窑洞的顶棚垮塌,重重砸了下去。 彭加英和身边的战友被掩埋,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才把她们救了出来,可4位战友不幸牺牲。 74年的岁月带走了青春,却带不走战友情。闫家琪和彭家英都曾在战斗中失去过许多战友,她们对彼此的感情,也正是建立在这样的生死与共之中。 公园的重逢像是冥冥中注定。闫家琪和彭家英再一次聊起了川藏线上那些过往,歌声竟然不自觉地从她们口中飘出:“二呀嘛二郎山,高呀嘛高万丈……” 回首74年前,那是一代人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的传奇。 无论是修筑川藏线,还是解放西藏,每一步都充满了艰难险阻。然而,正是这些普通战士的付出,铸就了今天的辉煌。 两位老人紧紧握住彼此的手,像是怕一放开就会再次失去联系。她们的眼中闪着泪光,却满是欣慰。 岁月可以带走年轻的脸庞,却带不走记忆深处的歌声与情谊。那一天,成都的秋阳透过公园的树叶洒下光影,两位老人一曲《歌唱二郎山》唱尽了她们的一生。 历史的厚重被时间尘封,但这样的故事,永远会在后人的心中流传。 参考信源:95岁老战士偶遇96岁老班长 这个拥抱太催泪!央视新闻 2024-10-29

0 阅读:38
绮南爱历史

绮南爱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