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13”淞沪会战打响后,大本营副参谋总长白崇禧视察上海前线。第一次

朋晟聊历史 2024-12-18 21:05:51

1937年“8·13”淞沪会战打响后,大本营副参谋总长白崇禧视察上海前线。第一次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冯玉祥不在,白崇禧以为他外出巡视去了,没怎么在意,但第二次去,冯玉祥还是不在长官部。 白崇禧与冯玉祥关系不错,所以不存在冯玉祥故意避而不见的情况,于是白崇禧就去问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顾祝同:“委员长要我前来慰劳他,听取他的意见,怎么两次都见不到他呢?” 顾祝同告诉白崇禧,冯长官因为怕日本人飞机,怕空袭,白天从来不在战区长官部,他住在150里外的宜兴张公洞,除夜间偶尔到战区长官部,白天从未过来,你瞧,他把私章都交给我了,公事他不过问,都是我在处理。 听到这话,白崇禧只好乘车跑两个小时,到宜兴去见冯玉祥。 到了宜兴,白崇禧发现冯玉祥的驻地张公洞,面积非常大,可以轻松容纳一两千人。 作为印象中喊口号很凶的抗战派,淞沪会战名义上的前线最高指挥官,冯玉祥这种胆怯、不作为,让白崇禧颇感意外。 但是,冯玉祥有自己的道理。 在与白崇禧交谈时,冯玉祥说,投入淞沪战场的主力部队都是蒋先生的嫡系,我对他们不甚熟悉,如果处处都听我指挥,弄不好就坏了大事。 我曾记得日俄战争的时候,日本的乃木大将将所有的指挥计划以及重要事务都委托给了他的参谋长,自己每天只干两件事,骑自行车和打猎。 别人问他,你的任务是什么,怎么这么消遣? 乃木说,我有两个任务:一是骑自行车和打猎,二就是等死! 现在我们前方的各位将领都是有血性、有良心、勇敢善战的革命青年。他们在前方拼命,流血,我在后头的任务跟乃木一样,一是骑自行车,写几首讽刺歪诗,再一个就是等死罢了。 白崇禧听了,一半恭维,一半尴尬地笑了笑。 从淞沪前线回南京的路上,身边有人对白崇禧说,大战正酣,冯玉祥这个样子,一方面是因为他指挥不动嫡系中央军,但更主要的原因还在自身。他过去伪诈,现在胆怯,作为战区司令长官,他怕日本人的飞机,简直怕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程度,还有他提的那些战略,把大炮藏在民房里,要发挥大刀的作用,不客气地讲,他还是过去军阀混战的那一套老旧东西,根本指挥不了现代战争。 曾几何时,冯玉祥与阎锡山、李宗仁、白崇禧,都是与老蒋中原争霸的要角,十年不到,他竟沦落为如此尴尬之人。 有人说,老蒋让冯玉祥出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就是为了让他背锅。 老黑以为,这种看法太过阴谋论了,淞沪战场,老蒋拿出老本,是要奋力一搏的,既然如此,又何来叫冯玉祥背锅呢?万一打得不错,岂不是徒增了冯玉祥的声望。 比较客观地讲,老蒋把冯玉祥摆在第三战区,是想用他的资历,镇第三战区的场子。 可事实说明,这时候的冯玉祥已有鼠辈之嫌,明显起不到镇场子的作用。 白崇禧去淞沪前线走这一趟,也看出了其中的问题,所以他回到南京之后就找参谋总长何应钦商量,第一战区宋哲元、石友三、石敬亭、孙连仲、刘汝明、冯治安这些人,都是西北军出身,冯玉祥一手造就出来的,程潜根本指挥不动,不如在黄河以北、山东北部、河北等地开辟一新战区——第六战区,由冯玉祥负责,兵力若算上韩复榘部,至少有15万人以上。 在国民党派系斗争中,白崇禧绝非善类,但在1938年,他对冯玉祥着实够意思,他的这个建议,冯玉祥如果能驾驭得住,运用得好,无异于赢得了东山再起的机会,既收拢了旧部,又有了地盘。 大敌当前,老蒋还是很豁达的,居然就同意了白崇禧的这个建议。 冯玉祥对这个安排也非常满意,连谦虚的过场都没走,欣然北上就职,并把第六战区长官司令部设在了山东德州以北的景县桑园。 然而,让白崇禧等一众军政大佬没想到的是,冯玉祥刚乘津浦路列车从南京出发北上,他昔日的部下、山东省主席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就率先站出来反对,韩复榘声称,他宁愿归属第五战区也不受冯玉祥的节制。 在当时,抵制、反对冯玉祥的,可不止韩复榘这一个西北军旧部,实际上,他是遭到了西北军旧部的集体反对。 大家为什么反对? 原因很简单,西北军一向有奶就是娘,讲义气都是场面上的漂亮话,越不讲义气的人,才越标榜义气。中原大战,冯玉祥下野,西北军残部组成29军,韩宋石孙刘冯这些人早就不认冯玉祥,成了各吃一块的军头。现在,冯玉祥回来,又要摆大家长作风,他们当然不认账,要反对。 有种为冯玉祥粉饰的说法认为,冯玉祥之所以遭遇众叛亲离,是因为老牌亲日派萧振赢窜到北方在原西北军将领之间进行挑拨离间,事实上,可能正相反,萧振赢是韩宋石孙刘冯这些人为反对冯玉祥而推出的前台人物。 萧振赢与冯玉祥有宿怨,反冯可以不顾面子。 萧振赢反冯玉祥,给出的理由非常鲜明,如果让冯重新掌握29军,抗不抗日不好说,他必先反蒋。 老蒋一听,无力辩驳,只好任由他们倒冯的台,不加干涉。 这个时候,冯玉祥很阴暗,一怒之下,竟派卫队刺杀萧振赢,最后没成功,只好主动辞职,体面退场。 有人不明白为什么抗战不久,冯玉祥突然就从历史舞台上销声匿迹了? 其实这个因,他很早就种下了。

0 阅读: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