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其实是有讲究的,比方说在庄严肃穆场合,如古代王公祭祀天地,演奏音乐或致词,那音乐风格就需庄重典雅,致词也需端严敬颂之气。 古人行军的破阵乐,凯旋归,都是昂扬振奋,庄严且具浩荡之气。 类似的送行诗,职位自叙诗等,也都庄重昂扬,如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繁霜尽是心头血,撒向千峰秋叶丹。” 等诗句。 个人的私人感怀,就不必那么庄严肃穆,但也大都雅言情蕴,气远思凝。气质雅和更好。 但中国文化忌淫靡暴戾之气,为什么忌这些,因为不约束性情,容易使人纵欲任性妄为,于笔者读者修养影响都不好,于民俗风情影响也就不好。 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什么是淫戾音乐,淫戾文学。 其实,也不必管什么淫戾且哀,宫商之变,但凡不能致人凝静,浮情且伤神大约可称为音乐之淫,令人气浮生杀,躁不制性的音乐,大约可称为戾。 而文学亦然。 说实话,中国完全这样的音乐或者文学作品几乎没有,但偶尔有带点这个方面的东西而已。 如中国文化讲究一个“和”字,讲究转而不折,和而不弱。 有些音乐就生转硬折,有些诗词文章跳跃转折生强硬扭,意与境强凑,连个过渡都没有。这就代表了一种生性的浮躁暴戾。 如一些诗人常言跳跃,其实真正中国传统文学讲究对仗一气,并不是跳跃,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等。 虽然是反对句,但是或景一统,或情一致,而文生一气。并无强凑生扭之折痕。这个与一些现代诗人讲的跳跃并不相同。 现代诗人讲的跳跃,可能是古人讲的开阖,这里面其实有个前提,就是纵然开阖千里,气象一致,境意不违,真情不拗,喻不强凑。 最简单例子就是蒋捷 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从少年到中年,到而今,看似跳跃,其实说得正是这种变化。 所以说开阖千里,总不离题,孤峰独跃,并不离地。断雁孤云总一气,西风秋水总一意,去岁花绽衬过往,经年红枫望征途。 今天许多人不明白,为了追求刺激,撇开内蕴修养,纵性无制的去强扭生凑,去跳跃,则完全悖离了中国文化底蕴修养本质。 所以,写情时纵欲,写美时浮艳,写变化时不能千里江山一风帆,孤峰耸云任自然,只顾跃,变成了跳脱强扭。犹自以为得计。 当一篇作品气质阴暗暴戾,不但不反省,不但不省察向往正大光明,还狡辩揭露时, 当一篇作品,充斥着欲色纵性,却假充自由之名,大肆宣扬时,会把年轻人思想带向何方? 会让社会风气产生什么变化? 朝令夕改,正浮躁浅薄之气所积, 任性妄为,正纵欲不制之气所积, 残忍无情,正暴戾恣睢之气所积, 急功近利,正自私偏狭之气所积, 周济不全,自然运不久长。 固执偏狭,自然难纳万方。 总思阴暗,难以堂堂正正。 淫欲靡靡,必致运衰气丧。 中国社会环境到今天,一些搞文学文娱的,功劳……!哼!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