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初期,冀中部队缺少老红军战士做骨干,成员也较复杂,甚至还有爷爷和孙子同伍的。例如,有个团长67岁,他的通信班十几个人,平均年龄62岁。 因此,对冀中部队整编势在必行。但是,整编并不容易。 最大的难题就是高顺成的游击第一师。这个师有四五千人,一直保持着独立性,没有与军区形成实际的隶属关系。而且,高顺成是土匪出身,手毒心狠;手下更是胆大包天,前不久还扣留过我党派到任丘县的县长。 整编开始后,军区敌工部报告说:高顺成通敌有据,并附有高顺成的代表在保定参加日本特务机关会议的照片。 军区副司令员孟庆山马上去找高顺成谈话,主要意思是调他们到安平县整训。高顺成也不敢硬抗,只是说:“我们的人都讲:我们是任丘、河间、大城的人,誓死保卫家乡。如果部队要调离,好多人就不干了。” 他以此为借口,不执行命令,但同意在当地整编。孟庆山为不把事情搞僵,暂时答应了他的要求。 不久以后,高顺成趁“七七”事变一周年纪念大会的机会,假借请冀中区党委书记黄敬和司令员吕正操去讲话,企图先动手,把二人扣押起来。 吕正操去时早有戒备,他一方面调动了附近的部队,又让副官处长王光文带一个手枪排同去。高顺成看见手枪排的人,有的一直抓着驳壳枪把,就知道他们有准备,反复思量没敢动手。 吕正操讲完话来到后台,笑着说:“高师长,把你编成八路军正规部队,派来几个干部,你有什么意见?” 高顺成连连点头说:“没意见,没意见。” 几天后,冀中军区派副官处长王光文等人去高顺成部队。整编还算顺利,只花了一周时间,番号为冀中军区第一旅,下属3个团。 冀中军区派去的王光文任副旅长,张海春任参谋长,赵中之任供给部长,刘震任敌工科长。3个团长是由大家研究决定的,营以下干部由高顺成自己决定。 改编之后,军区根据敌我态势,再次命令高顺成的旅部和直属队到安平县驻防,高顺成却迟迟不动。三四天后,军区电话通知高顺成,让其同副旅长王光文、参谋长张海春到青塔村开会。 第二天出发时,王光文发现同去的除了警卫排20多人,还有骑兵连,就问:“军区没叫带部队,你带骑兵连干什么?” 高顺成赶忙掩饰:“叫军区看看咱们的骑兵。” 到了青塔村,高顺成犯了烟瘾,就匆匆带警卫员躲起来抽大烟去了。于是,王光文就对骑兵连长说:“你们先回去吧,有事儿再电话叫你们。” 骑兵连走后,王光文就去司令部找吕正操汇报工作。 等高顺成抽足了大烟,出来找王光文,哪知道王光文没找到,骑兵连却不见了。他有些惊慌,就想往村外溜,被村边哨兵拦住。他和哨兵争执一番,带着警卫员就往东跑,想逃回原部队。哨兵在后面追他,他便向哨兵射击,哨兵还击,结果把他打伤了。 高顺成受伤后,躲在一家老乡的大门洞子里,外边怎么喊话他都不听,只是向外开枪。结果不幸的是,外面的战士一阵乱枪把他打死了。 战士们知道这下捅了娄子,急忙向军区报告。吕正操等领导得知这一消息,立刻开会研究决定,让王光文迅速赶回第一旅稳住部队。另派八路军一个营,迅速赶到任丘,关闭城门,切断内外联系。因为改编后的部队大部分驻城外,暂时不能让他们知道消息。 王光文赶回任丘旅部,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参加会议的除了军区派去的干部,另外还找了高顺成部队中本质较好的几个人参会。 王光文把高顺成被打死的消息传达后,大家都很吃惊,但很快安定下来。经讨论分析,其他人发生问题的可能性不大,只有高顺成的外甥高宁子肯定要闹事。 高宁子改编前是高顺成手下的团长,是个地地道道的土匪。前一阵改编时,免去了他的团长职务,他便拉拢了团里100多人,拒不接受改编。 会议最后决定,由敌工科长刘震带人去捉高宁子。同时派人把高顺成的家属院看起来,以防有人趁机破坏。 高宁子住在任丘城南一个很大的四合院。部队到了那里,先把哨兵解决,然后散开,用一挺机枪对准院门口,一些战士上了墙头。 随后,刘震向高宁子喊话:“高宁子!缴枪吧!这是你舅舅的命令。” 高宁子右手提着驳壳枪,左手拿着撸子,骂骂咧咧从屋里冲了出来。由于他平时凶得要命,没战士敢拦他,他冲出大门就顺着大街往南跑。 刘震不认得高宁子,待高宁子跑出几十米,才有人给他说明情况,刘震急忙命令开枪。机枪冲着高宁子就是一梭子,不知打在什么地方,高宁子一下摔出去老远。 刘震带人跑上去一看,没有被打死,只是把两条腿打断了。高宁子被抬到军区后不久,也没抢救过来。 解决完高宁子,开始处理高顺成的家属问题。按照军区指示,高顺成不按反革命处理,对其家属按军属待遇,财产原封不动归家属,只把枪支和警卫员交出来。高顺成的老婆是个妓女,也没敢提出什么无理要求。 事情平息以后,军区任命王光文为旅长,健全了八路军的政治工作制度。后来,这支部队调到了路西,改编为晋察冀军区特务团,抗战时期打了不少硬仗。解放战争时期,这支部队足迹踏遍半个中国,后来又赴朝鲜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抗战初期,冀中部队缺少老红军战士做骨干,成员也较复杂,甚至还有爷爷和孙子同伍的。
酒馆茶色
2025-01-23 22:58:29
0
阅读: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