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宓与毛彦文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曲折与遗憾。1918年,吴宓在哈佛留学时收到了来自同学的信,信中提到同学的妹妹陈心一,对吴宓的作品深感仰慕,愿意嫁给他。吴宓迅速回国,满心期待见到陈心一,却在见面时被她的闺蜜毛彦文深深吸引。尽管毛彦文已经有了婚约,吴宓心中无法抑制的情愫让他难以专注于陈心一。 婚后,吴宓与陈心一生活平静,育有三女。但当得知毛彦文与未婚夫朱君毅分手时,吴宓的心又燃起了追求的火焰。尽管他已是有妇之夫,仍毫不犹豫地向毛彦文表达爱意,结果却遭到严厉拒绝。吴宓不甘心,甚至为此与妻子离婚,投入更多精力追求毛彦文。 经过长达六年的追求,毛彦文终于答应了吴宓的表白。但她未能预见到,吴宓并非她理想中的那个人。吴宓既想结婚,又因害怕婚后不和谐而反复摇摆。1931年,他在巴黎发电报催促毛彦文赶来结婚,但到了当地却又改变主意,改为订婚。毛彦文的期待最终变为失望,她选择嫁给年长36岁的熊希龄。 吴宓痛苦不堪,开始用诗歌和信件表白自己的悔恼,但毛彦文始终未曾回心转意。即使熊希龄去世后,吴宓依然尝试通过信件寻求毛彦文的原谅,然而她的冷漠回应让他彻底心碎。直到毛彦文年过百岁,学者沈卫威向她提起吴宓时,她冷冷回应:“好无聊,他是单方面的书呆子。” 吴宓的故事是对爱情的一种误解:他未曾珍惜身边的人,直到失去才知后悔。爱情和婚姻需要的是用心经营与互相尊重,而不是一方的单相思与忽视。吴宓的痴情最终换来的是无法弥补的遗憾。
吴宓的痴情与遗憾:一段未曾圆满的爱情
何以为知吖
2025-01-24 15:40:56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