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女知青红梅带着四岁的儿子回到了北京的家中。她的母亲破口大骂:“我们的脸都被你丢光了!”。到了夜晚,母亲说:“我来帮你把孩子养大!”。 那是1972年的春天,红梅和其他几十名北京知青一起坐上了开往东北的列车。列车上的知青们有说有笑,但红梅一直望着窗外飞逝的景色发呆。 这趟列车的终点站是黑龙江省双鸭山市,这里将是她未来几年生活的地方。从小生活在北京的红梅,此时还不知道等待她的将是怎样的人生转折。 下了火车,红梅和其他知青被分配到了双鸭山市的宝清县。当地生产队的队长带着一群社员,敲着锣鼓把他们迎进了村子。 村里给知青们安排了一间废弃的小学教室作为临时住所。红梅和另外三个女知青挤在一张大通铺上,用自己从家里带来的被褥搭建出一个个小小的安乐窝。 生产队很快就给知青们安排了工作。女知青被分到了插秧队,每天清晨四点就要起床,趟着齐膝深的水在田里干活。 红梅的手上起了一个又一个水泡,脚上也被田埂磨出了血泡。但她从来不向别人诉苦,只是每天默默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在插秧队里,红梅认识了同样来自北京的知青小李。和其他人不同,小李总是主动帮助红梅,教她如何在田里站稳,如何减少膝盖的疼痛。 1973年的冬天特别冷,生产队安排知青们去山上砍柴。小李总是默默地把自己砍好的柴禾分一半给红梅。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红梅和小李的感情也在不知不觉中萌芽。他们常常利用休息时间一起去田埂上散步,看着远处的落日。 1974年春天,红梅发现自己怀孕了。这个消息让她惊慌失措,她知道在当时的环境下,未婚先孕意味着什么。 为了不被生产队发现,红梅借口生病,离开了生产队。她来到了县城,在一家国营饭店找到了一份临时工。 饭店的工作很辛苦,每天要搬运很多重物,但红梅从不叫苦。她租住在一间狭小的平房里,省吃俭用攒钱为即将出生的孩子做准备。 1974年深秋,红梅在县医院生下了一个男孩。没有家人在身边,她独自一人面对分娩的痛苦。 1974年末,一个重要的政策改变了许多知青的命运。国务院发出通知,允许部分知青返回城市,优先考虑有特殊困难的知青。 县里很快召开了知青工作会议,制定了返城知青的评选标准。家庭困难、表现优秀的知青可以优先返城,但需要经过严格的政审。 红梅通过饭店的老熟人得知了这个消息。她开始打听相关政策,希望能够拿到一个返城的名额。 红梅的档案显示她曾经离开生产队,这成了她返城路上的一个障碍。审查组要求她说明离队的原因。 在北京,红梅的母亲也在为女儿的返城四处奔走。她找到了街道办事处,说明红梅是家里的独女,家中还有老人需要照顾。 1975年春天,第一批返城知青名单公布,红梅的名字并不在其中。她继续在饭店工作,一边照顾孩子,一边等待下一次机会。 这一年里,不断有认识红梅的知青返回北京。他们带回了红梅未婚生子的消息,在胡同里引起了不小的议论。 红梅的母亲因为这些闲言碎语,整日以泪洗面。邻居们见了她,都投来异样的眼光。 1975年底,新一轮返城名额下达到了双鸭山市。这一次,在各方努力下,红梅终于获得了返城的机会。 面对即将到来的返城,红梅却陷入了新的困境。她不知道该如何向家里解释这个孩子的存在。 回到家里,母亲的怒火仍未平息。她不停地数落红梅,说她给家里丢尽了脸面。 返城后的第一个星期,红梅就开始为工作的事情发愁。按照政策规定,返城知青必须由原单位接收安置。 每天清晨,红梅的母亲会早早起床,给孙子准备早饭。红梅则赶在天亮前到达工厂,开始一天的清扫工作。 厂里的工人们起初对红梅指指点点,议论纷纷。红梅总是默默地干活,从不回应他们的闲言碎语。 随着时间推移,人们渐渐发现这个年轻的单亲母亲工作十分认真负责。车间主任开始对她另眼相看。 1976年夏天,厂里开始招收正式工人。车间主任主动向领导推荐了红梅,认为她是个踏实肯干的好工人。 在此期间,红梅的儿子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纪。母亲找到了街道主任,说明了家里的特殊情况。 胡同里的邻居们看到红梅母女俩抚养孩子的不容易,态度也开始转变。有时还会给孩子带些点心或者水果。 1976年底,纺织厂给红梅转了正。从临时工变成正式工人,这让红梅的生活有了新的保障。 厂里还分配给红梅一间十平米的单身宿舍。虽然房间很小,但总算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房子收拾好的那天,母亲带着孙子搬了进来。三代人挤在小屋子里,倒也其乐融融。 1977年初,幼儿园的老师告诉红梅,她的儿子很聪明,识字特别快。老师建议让孩子提前上小学。 母亲立刻带着孙子去参加了区里的入学考试。孩子的表现确实出色,被附近的小学破例录取。 1977年末,全国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红梅和母亲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希望。 这个特殊的家庭,在困境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红梅的故事,也成为了那个特殊年代的一个缩影。
1976年,女知青红梅带着四岁的儿子回到了北京的家中。她的母亲破口大骂:“我们的
甜蜜游记
2025-01-28 13:56:48
0
阅读:1016
用户14xxx72
原来74年就能离开生产队外出打工了,我以为要等到79年改革开放以后呢
文光 回复 02-01 15:57
生活所逼没去打工挣钱怎样养活小孩子。
用户10xxx66 回复 02-02 19:15
不可能的。在外面找工作要有生产小队与生产大队的两级证明(重点是公章)。没有证明没有单位敢接收!
玉儿
孩子的爸爸呢怎么没提?他不知道自己有儿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