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前299年,孟尝君田文被秦国盛情邀请,前往担任相国。这位“齐国的超级明星”

鹏举谈历史 2025-02-07 13:04:03

在公元前299年,孟尝君田文被秦国盛情邀请,前往担任相国。这位“齐国的超级明星”就像一颗流星,闪耀着他的才华和权力。然而,没过多久,由于外交局势的变动,孟尝君被赵国的楼缓取而代之,黯然离开秦国,返回齐国。人生如戏,孟尝君的这出戏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那么,孟尝君为何要舍弃齐国的“金饭碗”,投身于秦国的“高风险”工作呢?这就要从当时的天下形势说起。齐国和秦国都是当时的强国,犹如“雄鹰与猛虎”般势均力敌。秦国为了打击楚国,联合魏国和韩国,意图将楚国逼入绝境。可一旦楚国与秦国和好,局势就开始转变,秦国的矛头便指向了韩魏。 此时,韩魏为了自保,决定投靠齐国。孟尝君心中暗喜,正如“时来运转”,他一直主张联合韩魏来对抗秦楚。于是,他派出名将匡章,带领齐韩魏联军,在垂沙之战中大败楚国,楚国战败后只得向齐国示好,派人质以修复关系。 然而,齐国的强势崛起让秦国感到威胁,心中如同坐针毡。秦国为了消除隐患,决定采取外交手段,派泾阳君到齐国做人质,以换取孟尝君的到来。听上去似乎有些荒唐,但在当时,人才流动是常态,像张仪这样的“人气王”就曾在不同国家之间辗转。 孟尝君虽然才华横溢,但作为权势滔天的官二代,自然引起了齐闵王的忌惮。齐闵王乐得让孟尝君去秦国,想借此削弱他的势力。然而,孟尝君心中明白,去秦国就像“无源之水”,再大的风光也难以维持。于是,泾阳君回国后,孟尝君依旧不为所动。 最终,齐闵王的坚持迫使孟尝君于公元前299年前往秦国,被任命为相国。此举引发了赵国的不满,赵国经过胡服骑射的改革,实力大增,秦国不得不对此高度重视。于是,亲赵派的势力开始在秦昭王耳边低语,认为孟尝君必定会偏袒齐国,最终导致秦昭王任命赵国人楼缓为相国,意图缓和与赵国的关系。 可怜的孟尝君被软禁,甚至面临杀身之祸,然而,他凭借智慧和手腕,贿赂了秦昭王的宠妃,才得以保全性命,回到了齐国。齐闵王无奈之下,重新任命孟尝君为相国。此时的孟尝君心中难免有些不满,于是于公元前298年,派遣匡章伐秦,齐韩魏联军一举攻破函谷关,迫使秦国归还土地。 孟尝君心中虽有不满,却也开始着手经营自己的封地,培植私人势力。他门下有三千门客,个个都是“人才济济”。有传言称,孟尝君靠着一个善于偷盗的门客,成功把自己送给秦昭王的狐裘偷回来,献给了宠妃,才让她为自己说了几句好话。在逃跑的路上,更是依靠一个擅长学鸡叫的门客,半夜骗开函谷关,顺利回国。 回到封地薛后,孟尝君采取了许多手段来赢得人心。他曾在薛地大规模放高利贷,收取利息,却在一次宴会上把所有债券一把火烧了,结果百姓们感恩戴德,纷纷称颂他是“活菩萨”。然而,风水轮流转,随着五国伐齐的战役,齐国逐渐衰落,孟尝君在薛地自保,度过了余生。 公元前284年的五国伐齐之战,孟尝君参与了谋划,联合五国攻破齐国,之后在薛地中立于诸侯,形同独立。公元前279年,孟尝君去世,留下的儿子们争夺继承权,魏国和齐国趁机瓜分了薛地。 孟尝君的故事,宛如一场权力的游戏。他名动天下,却因权势太大而遭国王猜忌,最终只能小心翼翼地经营封地,以求自保。这正是战国时期权臣们的尴尬处境。孟尝君死后,薛地被齐魏瓜分,其子孙后代未能保住他的遗产。与他齐名的,还有赵平原君、楚春申君和魏信陵君,被后人称为“战国四公子”。 人生如戏,孟尝君的经历让我们明白,权力虽大,但若无根基,终究难以长久。正如那句古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权力的游戏中,得失之间,往往一念之间。

0 阅读:5
鹏举谈历史

鹏举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