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与刘备联盟破裂,是谁之过?

左史淘沙 2025-02-09 22:53:56

孙权与刘备的联盟性质本来就带有战时同盟的临时性。 面对来自曹操的威胁,不管是刘备还是孙权都感受到了生存的压力。 双方此时只有团结一致,枪口对外才有机会获得暂时的安全。 在孙权集团和刘备集团中具有相同战略意向的鲁肃和诸葛亮开始践行自己三分天下的战略蓝图。 在双方的努力下,孙刘联盟在赤壁大胜曹操,失败的曹操暂时放弃了继续南征,他把目光转向了整合北方(如镇压乌桓、匈奴),同时通过内政改革增强国力。另外曹操也深知孙刘联盟存在着利益纷争,与之前的袁氏兄弟有着类似的情况,“急之相救,缓之相争,不如候变而击”。 孙刘两家为了各自的目的达成了“借荆州”的协议。而这个协议之所以能够达成也是因为来自外部曹操的威胁。随着刘备渐渐强大。孙权感受到了来自刘备的压力,卧榻之处岂容他人酣睡,本来一无所有的刘备渐渐变得尾大不掉,这是孙权不乐意看到的。再加上曹操有意缓和与孙权的关系,孙曹的矛盾渐渐成为了次要矛盾,与刘备的矛盾渐渐成为主要矛盾。 而此时孙刘联合对抗曹操的关系,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三国相互制衡的关系。 随着曹操外部威胁弱化,联盟关系的重要性也相应的弱化,本就薄弱的联盟关系开始瓦解,湘水之争说明双方关系已趋恶化,只不过曹操不合时宜的出现再次让双方意识到了曹操才是最大的威胁。 其实孙刘联盟从一开始就带有临时性,并且还有鲁肃和诸葛亮在维系这一层关系,鲁肃一死,平衡就被打破。 如果非要问谁之过,其实根源就是利益分配不均,而困难的是不管怎么分配,都会有人感觉不公平的,这就是为什么说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