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18日夜,解放军第121师在执行高平战役穿插任务时,因路线错误被越军设伏,造成严重损失。这一事件突显了高平战役的复杂性及其对我军指挥员的高要求。 高平战役是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关键战役之一,越军低估了我军的作战能力,过于自信地认为其完善的交叉火力部署能够抵挡任何进攻,且轻视了解放军的陆军坦克。然而,解放军在面对这个坚固阵地时,充分研究了敌军的布置,力求一击制胜。 越军拥有先进装备和丰富实战经验,准备在高平地区进行坚决防守。为打破敌军防线,我军采取了巧妙的战略:一方面,集结强大炮火对道农、朔江正面展开猛攻,吸引敌军注意并削弱其战力;另一方面,派遣部队绕过高平,切断敌军后路,阻止其撤退。 121师的任务是进行大纵深穿插,为主力部队提供支援,确保全歼敌军。为了提高行军效率,121师被分为四个小队,分别从四个方向出发。然而,经过一天的行军后,预定的战斗位置并未出现。副师长李瑞德敏锐地意识到问题,经过对照地图和地标后,发现部队的实际位置与预期目的地相差甚远,指引错误导致穿插方向出错,形成了包围圈的漏洞。 面对这一局面,李瑞德决定立即调整方向,带领部队原路返回,前往正确的目标。然而,返程途中,越军已在重要路段设下伏击,尤其选择了地形复杂的峡谷进行攻击。由于队伍急于赶路,未能提前侦察安全状况,结果被越军抓住了机会。 此时,解放军已经连续高强度行军,体力消耗巨大,且正面迎战的是缺乏实战经验的后勤部队。越军发动攻击时,解放军处于极其不利的位置。战斗瞬间变得极为惨烈,121师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尽管面临极大困难,解放军依旧保持了强大的战斗力和决心,最终克服了这一挫折,继续执行任务。此次战役暴露了指挥和战术执行中的问题,但也展示了我军在复杂战场环境中的适应力和应变能力。
1979年2月18日夜,解放军第121师在执行高平战役穿插任务时,因路线错误被越
百年战争录
2025-02-11 17:14:28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