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张学良结束了长达54年的幽禁,重新获得自由。当记者问他一生最佩服的人时,他毫不犹豫地列出了三个人,其中第一个名字令人大为震惊——周恩来。尽管张学良与周恩来没有太多直接接触,但他对周的评价极高,这背后的缘由要追溯到西安事变。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蒋介石却选择对日妥协,放弃了东北的土地,引发全国人民的愤怒。蒋介石随后到西安,试图通过贿赂手段收买东北军的将领,使他们不再效忠张学良,而转而支持他。尽管张学良对蒋介石的做法愤怒不已,但他仍然隐忍不发,保持忠诚。
不久后,西安的学生开始举行抗议活动,呼吁全国人民联合抗日。蒋介石却担心学生运动会激起民众的不满,便派兵镇压,逮捕了大量学生。得知此事后,共产党深感痛心,决定采取行动。在得知张学良与蒋介石关系紧张的情况下,中共主动联系他,希望他能够与共产党合作,停止内战,共同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张学良被说动,并同意与中共的副主席周恩来会面。
为了保证会谈的安全,张学良将会见地点安排在一座天主教堂内,并派遣重兵把守。周恩来和张学良的第一次见面给张学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回忆道:“他才华横溢,气质不凡。”当时,张学良对周恩来的第一印象就是他的儒雅与敏捷的思维,使他深感敬佩。两人简短寒暄后,立即开始讨论国家的时局。
周恩来首先指出:“照现在的形势来看,国共两党应当放下矛盾,把国家的安危放在首位。”张学良深感认同,叹道:“说实话,我此行见你,已是十分大胆。与蒋介石的关系让我左右为难,但我还是只能做自己的主。”周恩来听后,善解人意地点了点头,继续说道:“现在外敌威胁迫在眉睫,我们最应该做的,是争取一切爱国力量,把重点转移到抗日战场。”
周恩来的一番话令张学良深受触动,他意识到当时的国家需要的是团结一切力量共同抗敌,而非内耗。这次会谈不仅深刻影响了张学良,也为日后的抗日统一战线奠定了基础。因此,尽管两人背景截然不同,张学良依然将周恩来视为自己最为敬佩的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