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后,三峡100多万人都迁移,当时有上海、广东、山东、江苏等11个省可供

运赛过去 2025-02-11 20:32:35

1993年后,三峡100多万人都迁移,当时有上海、广东、山东、江苏等11个省可供选择,移民经费400亿,每家包20年的安置费,每年都有600元补助,上到80岁老人,下到3个月婴儿,都要举家搬迁。 2019年冬天,互联网突然传播开一张照片,照片中一个男人背着一棵桃花树,深深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这位男人是湖北秭归县郭家坝镇的山民刘敏华。十年前的春天,作为三峡库区的移民,刘敏华在告别自己生长的故乡时,小心翼翼地带上了家门口的一棵桃树。对于他来说,这棵树承载着故土的记忆与情感,是他离开时唯一能够带走的一部分。 三峡工程的建设,不仅仅是一次水利工程,更是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这一工程创下了移民数量最多、实施难度最为艰巨的纪录,数百万人的家园因此被改变。对于许多人来说,迁徙和流动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关键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尤其是改革开放和“打工潮”开始之后,外来务工群体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季节性移民群体。而三峡工程则代表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移民工程之一。20世纪和21世纪的交界时期,三峡及其工程成为了中国公共记忆的重要一部分。那是新旧千年交替的时刻,人们充满了乐观与自信,许下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然而,身处异乡,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吴锡阳则形容自己那时的心情,“感觉没有亲情了”,这份孤独与无助在刚离开故土时显得尤为明显。2004年,吴锡阳度过了他在外地过的第一个春节。这一年,春节对他来说格外冷清。按照家乡的传统,年夜饭后全家人会去扫墓,给祖先上香、烧纸、放鞭炮。然而,在上海的春节里,由于地方风俗的差异,这一切都变得不再可能。 1993年的三峡,空气中弥漫着离别的气息。在涪陵一个普通的农家院落里,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卧病在床,他的子女们正在收拾行囊,准备举家搬迁到广东。这位老人因病无法远行,倒让他找到了留守故土的理由。他向前来探望的邻居感叹道,要不是生了病,实在难以面对离开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 这一年,中央正式通过了修建三峡大坝的决议。这项被称为"世纪工程"的超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其目的是为了减少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同时发展水力发电,促进航运发展,带动三峡地区的旅游业。然而,如此宏大的工程,必然会带来一系列深远的影响。据统计,三峡工程建成后,水位将上升至175米,这意味着沿江两岸的大量农田和房屋都将被水淹没。 为了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中央在1993年正式启动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移民工程。这场移民规模之大,涉及人数之多,在我国近代史上都是罕见的。来自重庆、湖北两省的11个县城的居民,都需要进行迁移。其中大部分人将在本省范围内异地安置,还有十几万人需要迁往东部和南部各省。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人口迁移,更是一项系统的民生工程。 为了确保移民工作的顺利开展,国家投入了400亿元的移民经费。这笔资金包括了每个移民家庭20年的安置补助,每年每户600元的生活补贴。从80岁的老人到3个月大的婴儿,都在这次举家搬迁的范围之内。政府的政策覆盖面之广,体现了对移民群众生活的全方位考虑。 1995年4月10日是秭归县正式确定向家店村进行整体搬迁的时间,但李自淑却在3月28日便提前搬迁了。李自淑的家乡香溪镇向家店村七组,地理条件十分艰苦,上坡下岭,走路都非常不便,更不用说加快发展了。此外,她的丈夫王能权常年在山东工作,往返的时间长,每年回家次数屈指可数。 当时交通工具以轮船为主,每次回家时,王能权到达宜昌后给家里打电话,晚上上船,第二天下午才能见面。于是,在向家店村确定为移民外迁试点后,政府积极动员外迁,李自淑看到国家有相关政策,移民可以获得补偿,她便是第一个响应外迁号召的人。丈夫支持她的决定,并特意请假回家帮忙搬迁。 由于整体搬迁的时间还剩十多天,他们等不及,便自己掏了1500元请来了两台车,一次性完成了搬迁。在离开前,李自淑带着两个孩子一一道别乡亲,动情地说:“我也舍不得香溪这块宝地,但不能因为这而影响三峡工程,大家快点儿搬吧,我们在伍家乡见面!” 在四会市,政府为帮助移民适应新的学习环境,采取了“就近插班”的办法,并为移民子女安排了素质较高的教师和优秀学生进行帮助。14岁的何勇便是其中之一。何勇刚移民时还在读初一,由于家庭困难,读完初中后曾打算外出打工,但当地政府了解情况后,为他提供了资助,让他进入肇庆技校学习计算机。后来,他不仅完成了中专学业,还自学成人大专,考取了理财规划师等多个证书。 20年前,刘廷雄和703名来自重庆巫山县大昌镇的三峡移民,离开了故土,乘坐专列直达肇庆四会大沙火车站,开始了在广东的新生活。经过这20年的辛勤付出,刘廷雄和其他移民们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用勤劳的双手重建了新家园,逐渐融入了这个岭南水乡。尽管迁移过程中遭遇了许多困难,但他们依然通过勤劳与智慧,努力适应新的生活环境,重建家园。

0 阅读:135

猜你喜欢

运赛过去

运赛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