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一看守所在唐山大地震浑然倒塌,200多名囚犯不仅没有逃跑,甚至还主动加入到了救援队伍,直到救援行动结束,幸存下来的所有囚犯全部归队无一逃逸。 唐山被誉为北方的煤都,作为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沿海重工业城市,它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雄厚的工业底蕴。唐山的工业成就举世瞩目,曾诞生了许多“第一”,如第一座机械化采煤井、第一桶机制水泥、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条标准轨道铁轨等,这些成就对中国工业化进程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然而,1976年7月28日,这座百年工业城市经历了毁灭性的打击。一场7.8级的大地震瞬间摧毁了唐山,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造成了24.2万多人死亡,16.4万多人重伤,市区内超过1700人终身残疾。数以万计的家庭被摧毁,7200多个家庭断炊断烟。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4亿元,整个城市的供水、供电、通讯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彻底瘫痪,工矿企业停产,医疗设施也几乎被摧毁。唐山,这座曾经繁荣的工业城市,几乎被毁灭殆尽。 唐山大地震被列为20世纪全球十大灾难之一,也被视为400多年世界地震史上最为惨烈的一次。与1945年在日本广岛投下的原子弹相比,唐山地震释放的能量约为四百多颗原子弹的威力。震后,西方有声音称“唐山从地球上被抹掉了”。然而,唐山没有消失。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重建过程后,这座曾经饱受摧残的城市,在冀东大地上崛起,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令人称道的是,唐山大地震中,一座看守所的倒塌成为了人们谈论的传奇。200多名囚犯不仅没有趁机逃脱,反而主动加入到救援工作中,尽自己所能帮助救援队伍,直到救援工作结束,所有幸存的囚犯才按时归队,展现了人性中的坚韧与无私。 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一阵剧烈的晃动突然惊醒了唐山看守所里的所有人。混凝土墙壁轰然倒塌,铁窗断裂,尘土弥漫。一名囚犯艰难地从废墟中爬出来,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狼藉:原本坚固的看守所建筑已经成为了一堆瓦砾,四周此起彼伏的呼救声和哀嚎声让人心惊。 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震级高达7.8级,其破坏力相当于1000多枚广岛原子弹同时爆炸。在这场灾难中,唐山市的大部分建筑都未能幸免,包括这座关押着300多名犯人的看守所。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几乎是在瞬间就坍塌了,水泥块、钢筋、木料混杂在一起,将囚室变成了一片废墟。 几个囚犯主动站了出来,向狱警请愿参与救援。他们的话语朴实无华,却充满力量:"让我们去救人吧,我们想为受灾群众做点事。" 面对这样的情况,狱警们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相信这些囚犯,让他们参与救援。他们迅速将200多名幸存的囚犯分成三个小组,每组都由狱警带领,开始了紧张的救援工作。第一步是救助被困在看守所废墟下的工作人员和其他囚犯,随后再向周边灾区扩展救援范围。 这个决定是冒险的,但事实证明这是正确的。囚犯们在救援过程中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奉献精神。他们不顾余震的危险,徒手刨挖废墟,搬运伤员,组织疏散。即便在最混乱的时刻,他们也没有一个人选择逃跑。相反,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在灾难面前,人性的光辉可以超越身份的界限。 震后,政府得知这些犯人在灾难中的举动后,特地报送上级,并经过审核,最终作出了减刑的决定。这些囚犯不仅拯救了一百多条生命,也因此获得了新生。有些人甚至把这一天定为自己的“新生日”,以此纪念自己脱胎换骨的转变。 中国的监狱系统与国外存在显著差异,国外的监狱侧重于惩罚,而中国的监狱则强调改造。监狱在改造罪犯时,秉持“人是可以改造的”这一理念,通过教育和劳动帮助犯人重新认知自己的行为,培养他们成为守法公民。近年来,社会对于见义勇为行为的支持逐渐增强,甚至法律规定,罪犯在日常生活中若有突出的立功表现,诸如救人于危难之中,可以作为减刑的依据。 2024年,江西省一名缓刑犯因勇救落水老人被法院决定减刑。幸某原本因掩饰犯罪所得被判缓刑,然而在看到一名老人落水后,他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与他人合力将老人救上岸。法院认为,幸某的行为符合“重大立功表现”标准,因此决定减少其刑期。这一判决引发了广泛关注,许多人认为,犯罪分子也有可能通过正当行为证明自己值得改造和宽容。 此外,监狱改造的理念不仅仅体现在对国内罪犯的改造上,甚至包括战犯的改造。自1948年以来,我国成功改造了大批战犯,其中绝大多数通过劳动改造和反思,逐步摒弃了旧有的观念,最终转变为反对战争、支持和平的社会力量。1956年,部分战犯获得释放后,他们在日本成立了“中国归还者联络会”,为促进中日友好和反对侵略战争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国外,也有类似的改造措施。美国印第安纳州的一个名为“监狱流浪猫”计划,将流浪猫引进监狱,由囚犯照料。这些猫咪都是受虐的流浪猫,曾因伤害而失去对人类的信任。最初,大家担心囚犯会虐待这些猫咪,但事实证明,囚犯们与猫咪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1976年,一看守所在唐山大地震浑然倒塌,200多名囚犯不仅没有逃跑,甚至还主动
运赛过去
2025-02-10 19:32:33
0
阅读: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