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象    众所周知,中医把脉的神秘通道,跳出了原本可见的、独立自主的三维

飞翔说健康 2025-02-16 15:27:46

脉象

       众所周知,中医把脉的神秘通道,跳出了原本可见的、独立自主的三维视角,揭开了“万物一体”的全新视域。       老中医伸出三指,轻按在病人手腕部的寸关尺部位,凝神静气地感知二、三分钟后,依据指肚下病人脉搏的运动特点,便能辨明脉象的浮沉、长短、虚实、迟数、滑涩、洪微、紧缓、芤革、弦、牢散、濡弱、细伏、促结、动代等状态。

      浮脉法天,如水漂木。       沉脉法地,近于筋骨。       长脉气治,实牢弦紧,皆兼长脉。       短脉气病,不及本位,不及满部。       虚脉,迟大而耎,按之无力。       实脉,浮沉皆得,脉大而长,微弦应指。       迟脉,呼吸四五,三至为迟。       数脉六至,七疾八极,九至为脱。

       滑脉往来,流利畅通。       涩脉迟细,往来极难。       洪脉下大,来盛去衰。       微脉细耎,若有若无。       紧脉,数如切绳,来往有力。

       缓脉和缓,往来甚勻,若柳舞风。       芤脉,中空外实,状如葱葱。       革脉弦芤,如按鼓皮,寒虚相搏。       弦脉端直,如张弓弦,挺然指下。

       牢脉,似沉似伏,实大而长,微弦。       散脉,虚甚涣漫,杨花不收。       濡脉,浮小为濡,绵浮水面,按之无有。       弱脉沉细,极耎无力,柔小如绵。       细脉,弱甚则细,如蛛丝然。

       伏脉,重按着骨,指下裁动,脉行筋下。       促脉来去数,时止复来,徐疾不常。       结脉来缓,止而复来。       动脉数于关,无头尾如豆大,虚摇胜安。       代脉来缓,止不能回。

   “滑主多痰,弦主留饮,热则滑数,寒则弦紧。”    “浮脉主表,里必不足,有力风热,无力血弱。”    “沉脉主里,主寒主积,有力痰食,无力气郁。”    “迟脉主脏,阳气伏潜,有力为痛,无力虚寒。”    “数脉主腑,主吐主狂,有力为热,无力为疮。”    ……

     于是,老中医依据所把之脉象,能迅速判断出病症的表里、寒热、痰瘀、上下等病情,再依据望闻问的情况,就可以开方医治了。       为什么可以这样呢?

       原来,人体的脉象,代表着人体气血的运行状况,其血似自然的河流,其气犹如自然四季之风。风起云涌,风起波兴。       原来,脉似狭长弹性管道,气足则浮大有力,气弱则缓而无力;血虛则细小弱空,血旺则经调。       人体的呼吸,似风般推动,且促进着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血液循环。人体的血液,则犹如塑形人体的液汁,时时滋养修复着人体。       这里很显然,人体的呼吸属阳,其不仅因呼吸本身的运动属阳,而且也因内外气体的交换,参与并促进了食物的消化合成与吸收,且转化为人体的火气、血液与营卫之气。       在这种生理的自然循环中,人体感应着日月明晦的运行,而有规则地日出而作,接受阳光的热量,日常劳作促进着深呼吸与血液循环;日落而息,接受静夜的抚慰,以平复劳作引起的激越与狂放。

       在这种动静循环的往复中,人体始终保持着阴阳平衡,也就始终保持着正常的健康状态。阳气一旦过盛,则犹如炉火过旺,会消耗炉上的水液;阴气过盛,则犹如寒甚,会岀现冰雪霜冻,而致凝结堵塞,影响血液循环。

       那么,谁是打破平衡的罪魁祸首呢?       表面上,病因不外乎内因与外因。内因为喜怒忧悲恐等情志所致;外因则为风火燥湿寒暑所致。       实质上,乘虚而入的外因,其病根在人自身的贪瞋痴慢疑的恶习,致使了偏颇与虚弱,五气方能入侵。       人体一旦有了偏颇与耗损,再呼吸着寒暑燥湿风火不同性质的气息,免疫力低下者便会生发疾病。     比如阴脉,细弱沉缓散濡短脉者,再遇寒湿,病情便会加重;若情志忧郁哀愁多思,病情亦会加重;若逢欠收之年,再忍饥挨饿的,那病情该如何能转好?      再有,阳脉若遇炎夏,若再好动过劳,若不加以休息平衡,狂症、脑溢血、中风等,则将不期而遇了。       由此可见,调和阴阳平衡,才不会岀现病脉。脉象,反映着阴阳偏颇的程度,也就反映了人体的健康与情志。

       人体的脉象,数脉热,迟脉寒。数是呼吸过快,犹如跑步般心跳加快,发热出汗,便会消耗阳气阴血。迟是寒,即动力不足、阳气不足。那么,为何阴盛阳虚呢?是受寒凉了?是痰瘀堵塞了?是劳作与运动不足?是情志受挫,抑或是耗损泄漏过多?        细辨病因,改掉恶习,再辅之以对症之药,康复不难矣。

      实际上,人体四季的脉象,春弦夏钩,秋毛冬石,乃同步于自然界阴阳盛衰的变化规律。春夏开放之阳气渐长,脉象也由里向外地同步变化;秋冬收敛之阴气渐长,脉象也由外向里地同步感应着内敛。       就因为这气温与脉象的变化,人体的情志也同步变化着。所以,春多怒,夏多喜,秋多悲,冬多恐,四季末多忧。       正因为如此,流行性感冒、上吐下泻等传染性温疫,会在人们不自觉间滋生蔓延。

       三年疫情前,人们觉得人与人、人与动植物、人与江河山川之间,都是彼此独立、互不相干的存在。       事实上,自疫情后,自中医脉象的神秘面纱,越来越为更多人揭示与了解后,另一种真相,即万事万物间,乃彼此相关、彼此呼应、彼此平衡着的。       这世界,根本没有完全独立的个体!       这世界,乃万物一体、共生共荣的!       中医脉象,就揭示了人类与万物、与自然万象间,是紧密联系的,是同呼吸、共患难一体之本质!              欲深入细致地了解脉象,请搜索阅读《濒湖脉学·四言举要》。

2 阅读:161

评论列表

冷~月

冷~月

3
2025-02-16 20:54

[赞][赞][赞]

用户13xxx03

用户13xxx03

1
2025-02-17 14:54

[赞][赞][赞]

飞翔说健康

飞翔说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