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月,郑洞国带兵包围了韩复榘妻子高艺珍的住所,高艺珍说:“郑师长,我男

绕梦心自醉 2025-02-18 17:18:17

1938年1月,郑洞国带兵包围了韩复榘妻子高艺珍的住所,高艺珍说:“郑师长,我男人被抓了,你是带人来抄家的吗?” 这样的场景,在动荡的民国时期并不罕见。军阀势力此消彼长,大小官员的命运更是朝夕难料。就在不久前,韩复榘还是位高权重的山东军阀,统领数万大军。但局势变化之快,令人始料未及。 一周前,韩复榘刚刚完成了从山东到河南的战略转移。从山东撤往河南,这次撤退仓促而狼狈,部队筋疲力尽,军心浮动,而整个华北的战局更是危机四伏。 微妙关头,蒋介石突然以军事会议为名,传召韩复榘赴开封。那一刻,韩复榘心中警铃大作。这样的召见时机太过敏感,意味着他可能会面临不测。 他清楚,当前局势之下,每一个决定都关乎生死。因此,在动身之前,他将家眷安置在舞阳县,远离政治风暴的中心。他甚至叮嘱高艺珍:“无论发生什么,切勿轻举妄动。” 不久之后,韩复榘在武昌遇害的消息传来。 消息传来,高艺珍虽有心理准备,但还是愣了一瞬。她知道,这意味着韩家的处境已岌岌可危。她迅速镇定下来,安排家中事务,稳定人心。 就在当天下午,郑洞国便带着一队士兵抵达韩府。 郑洞国的身影出现在大门口时,高艺珍已经明白了一切。?眼前的这位将领,虽然口口声声说是奉命“保护”韩家眷属,但她心里再清楚不过,这种“保护”意味着什么。 她没有任何犹豫,选择了最稳妥的应对方式——主动打开箱柜,平静地表示愿意交出家中卫队的武器装备。 她的这一举动,让郑洞国微微一愣。?他原以为会遭遇抵抗,甚至做好了强硬应对的准备,却不料高艺珍如此果断。 他连忙解释自己的来意,仍旧维持着“奉命保护”的说辞。但屋内的每个人都心知肚明,这不过是一场表面上的默契表演。 为了将遗体带回,按照军法处的安排,她立即派遣了韩复榘的弟弟,韩复彬,前往武昌认领遗体。几天后,灵柩在鸡公山安葬。 韩复榘的另一任妻子纪甘青得知噩耗后,亦赶往武昌。尽管她与韩复榘的婚姻早已名存实亡,但作为最后的妻子,她还是履行了自己应尽的责任,参与了丈夫的丧事。 高艺珍带着家人开始了漫长的逃亡生涯。从武汉到香港,再辗转到上海法租界,她们几乎走遍了整个中国。 家中曾经积攒的财富,随着日益艰难的日子,逐渐被消耗殆尽。蒋介石念及往日情谊,特批了十万元抚恤金,勉强使高家渡过了难关。 1942年,日军占领上海法租界,生活再次被打乱。高艺珍紧急收拾行装,原本打算前往西安投靠韩家亲戚,却在界首被日军拦截。 日军以前方道路险峻为由,强行要求她们改道北平。就这样,高家又一次被迫踏上了北上的征程。 北平成为她们的新家。到达后,高艺珍一方面努力安顿家人,另一方面她始终没有忘记丈夫生前的叮嘱:“要重视孩子们的培养。” 这句话指引她不曾停歇地付出努力,尽力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未来。 1957年,高艺珍在北平病逝。多年以后,在子女们的努力下,韩复榘的遗骨才得以迁葬至北京香山公墓,结束了长达数十年的异乡安眠。

0 阅读:1020

猜你喜欢

绕梦心自醉

绕梦心自醉

绕梦心自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