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经历赋予ta感知这个世界的内部经验,而这些经验又成了我们渲染世...

花红情感 2025-02-19 13:08:59
一个人的经历赋予ta感知这个世界的内部经验,而这些经验又成了我们渲染世界的编码规则。正因如此,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的人,即便在客观生活条件上没有太大的差别,也会在心理上体验着完全不同的世界,一个人感受世界的差异可以大到另一个人无法理解,甚至无法想象。 这些年来,我一直有这么一个体会,一个人无论经历过什么,ta都需要形成对于自我经验的诠释,你需要一套自我理论去解释你所经历的事情,好让它被理解和接受,最终被放下。心理学所说的哀悼就是在这个意义上发生的,它是体验过后的重新认识,认识后的继续前行。人想要不被自己的经验击败,尤其是不被那些痛苦经验所反噬和吞没,就需要用一个高于它的纲领将那些经验统摄,尊重而不将其蔑视。就像悉达多太子用诸行无常去解释他看见的生老病死,因为四次出城的见闻将他的世界彻底摧毁了,他原本钟鸣鼎食般的生活如同虚空中的幻景,一下子就碎裂了,再也无法安住一秒,他寻找那个诠释的急迫犹如逃亡,并甘愿为此付出一切。 你可以说那是一种敏感,因为他所看见的那些东西对别人来说早已见怪不怪,但对他而言,那是一种极度的荒诞。就像对于一个抑郁症患者而言,同在一片蓝天下,你的世界可能是色彩斑驳,而对方的世界里则是晦暗无光。一个刚刚失恋的人会瞬间失去原来经验的连续性,也许昨日你还体验着安全和平静,今日就如同被抛掷在了无人荒漠。 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刻意找寻一种诠释,只要我们没有遭遇过太多事情,只要我们经历的事情依然能被自己原有的生存范式所兼容,那你就依然能在精神上安然无恙。直到某一天,某一件事彻底动摇了你的世界,颠覆了那个法则,那时候人才会需要一个新的解释,好让那些超纲的经验被重新收容。 这也是一种成长,但这种成长并不是主动追求来的,倘若幸运一些,或许我们宁可不要这种领悟。只不过当那不可错过的遭遇到来之时,人唯一能做的就是为那不可释怀之情找到一个新的去处,好让我们带着自体的完整性去告别它,而不是永远背负它。

0 阅读:0
花红情感

花红情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