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固醇被降得“很低”,需要担心脑溢血、癌症甚至死亡风险吗? 在健康管理领域,降胆固醇治疗一直是心血管疾病防控的关键环节。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药物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在较低水平,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发生和发展。然而,随着一些研究结果的出现,部分患者开始担心:把LDL-C降得“过低”,会不会带来新的健康风险?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但我们需要用科学的眼光来审视。 降胆固醇的必要性与目标值的困惑 在临床实践中,LDL-C被视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核心推手。对于已经确诊冠心病、脑梗塞等ASCVD的患者,医生通常会将LDL-C的目标值设定在**<1.8 mmol/L**,甚至**<1.4 mmol/L**。这一目标远低于常规血脂化验单上的“正常参考值”(<3.4 mmol/L)。这种差异让不少患者感到困惑:为何要将胆固醇降得如此之低? 事实上,这是基于大量临床研究的结论。研究表明,将LDL-C降至更低水平,能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然而,一些研究也引发了新的担忧。例如,SPARCL研究发现,当LDL-C从3.4 mmol/L降至1.89 mmol/L时,虽然致死性卒中的风险降低了,但出血性卒中的风险却略有上升。这一发现让“胆固醇过低是否增加脑溢血风险”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 胆固醇“过低”的争议与误解 除了脑溢血风险的讨论,还有一些研究引发了更多争议。例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的研究团队曾发表研究称,LDL-C水平低于1.8 mmol/L或处于1.8-2.6 mmol/L时,癌症风险分别增加48%和21%。这一结论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也让许多患者对降胆固醇治疗产生了疑虑。 此外,北京阜外医院胡盛寿院士团队的研究也发现,LDL-C水平与心血管死亡风险之间存在“U型”关系。这意味着,当LDL-C水平低于某一阈值时,心血管死亡风险可能不再降低,甚至可能上升。这些研究结果似乎暗示,胆固醇“过低”可能带来潜在风险。 为什么不必过分担心? 尽管上述研究引发了诸多讨论,但事实上,患者不必因此对降胆固醇治疗产生过度担忧。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目前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虽然部分研究观察到了胆固醇“过低”与某些不良事件之间的相关性,但更多研究并未发现这种关联。学术界尚未确定胆固醇水平“偏低”与脑溢血、癌症或死亡风险升高之间存在必然联系。 其次,即便存在相关性,也不等于因果关系。例如,一些慢性疾病患者(如癌症、慢性感染、慢性心衰等)本身就可能出现胆固醇水平降低的现象。这并非是因为胆固醇“过低”导致了疾病,而是疾病本身影响了胆固醇的代谢。因此,不能简单地将胆固醇“过低”视为不良健康事件的直接原因。 权威指南的定心丸 面对这些争议,权威医学指南和专家共识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版)》指出,即使使用PCSK9抑制剂将LDL-C降至极低水平(如0.78 mmol/L),其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也与安慰剂组相似。这表明,在合理范围内降低LDL-C是安全的。 针对脑溢血风险,指南也明确指出,尽管胆固醇“过低”可能轻度增加脑溢血风险,但降低LDL-C带来的整体获益远大于潜在风险。因此,患者不应因这种“潜在风险”而拒绝降胆固醇治疗。 此外,《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也强调,极低LDL-C水平(如<1.0 mmol/L)并未导致更多不良事件。对于LDL-C降至<0.6 mmol/L的患者,建议在医生评估下权衡获益与风险,但这种情况在临床中极为少见。 降胆固醇治疗的正确理解 从医学标准来看,日常医生所要求的胆固醇“达标”并不等于胆固醇“过低”。对于大多数高血脂患者,将LDL-C降至**<2.6 mmol/L即可;对于合并糖尿病或冠心病的患者,目标值通常为<1.8 mmol/L或<1.4 mmol/L**。这些目标值是基于大量高质量临床研究得出的,旨在最大化降低心血管风险。 在现实中,真正需要将LDL-C降至极低水平(如<1.0 mmol/L)的患者极少。大多数患者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降胆固醇治疗,不仅不会导致胆固醇“过低”,还能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结语 胆固醇水平的管理是心血管疾病防控的重要环节,但关于胆固醇“过低”的争议不应成为拒绝治疗的理由。权威指南和专家共识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在合理范围内降低LDL-C是安全且必要的。患者应与医生充分沟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切勿因不必要的担忧而错失健康管理的机会。
胆固醇被降得“很低”,需要担心脑溢血、癌症甚至死亡风险吗? 在健康管理领域,降胆
河西有事
2025-02-21 09:39:20
0
阅读: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