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双丈八碑”碑首,妇女形象一佛二菩萨

坚持走路 2025-04-07 15:01:12
P1-6,北魏“双丈八碑”碑首 P7-18,双丈八佛秀骨清像 【P1-6,北魏“双丈八碑”碑首】 碑首呈半圆形,高160、宽210厘米,正面正中阳刻两行文字,每行四字,篆书,“双丈八碑苏公之颂”(P6),刻字处长55、宽36厘米。 “双丈八碑”应指双丈八佛之碑。碑首背面两侧各刻两只蟠龙,头向下而尾部交叉于碑首上部,蟠龙中间刻一佛龛,龛内刻一佛两菩萨,中间佛像著袈裟,右手施无畏印左手与愿印,戴头巾,面部明显为妇女形象,两侧菩萨像也明显为妇女形象。 佛龛右侧阴刻楷书铭文一行:“像主苏万基妻张供养”。 妇女形象的一佛二菩萨极为罕见,应该与供养人为女性有关。关于像主苏万基,史书无载,难以查考。 因碑身失存,碑文内容无从查考。 所谓丈八佛,并不完全是后来民间的俗称,而是北朝时就有的官称,佛典里一般都说佛是丈六金身,但历史上确实也有塑丈八金身的记载,但为数并不多。 除青岛市博物馆藏北朝丈八佛之外,我国其他地方尚存几尊北朝丈八佛,如 博兴兴国寺丈八佛(东魏天平元年,公元534年)、临淄西天寺丈八佛(北朝晚期)、诸城市博物馆藏卢舍那丈八佛头(北朝晚期)、偃师水泉石窟两尊丈八佛造像(熙平二年公元517年)。 青岛市博物馆藏临淄龙泉寺双丈八佛秀骨清像(分别高585、582厘米,P7-18),两佛并立,应是北魏近畿佛教文化东传的结果。北魏于皇兴三年(469)攻占广固城(今青州),设青州刺史,下辖齐郡(治所今临淄)、高密郡(治所今诸城)等。 北魏晚期宣武帝景明元年(500)以后,青州地区流行身着褒衣博带式的通肩袈裟、面容清癯、表情慈祥的石造像。至东魏(534-550)和北齐时期(550-577),青州地区造像热潮愈演愈烈,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艺术遗产,迄今为止出土北朝石造像的地区有:青州、临淄、博兴、广饶、临朐、诸城、安丘等地。山东的东魏造像与北魏晚期造像相比较,雕刻风格产生了一些变化,面相略显方圆,身躯丰厚而稍短,博兴兴国寺丈八佛和临淄西天寺丈八佛即属东魏的作品。 北魏中期以后流行的释迦多宝“两佛并坐”是文明太皇太后与孝文帝“二圣”当政皇权政治的反映,北魏末期的“两佛并立”是释迦多宝“两佛并坐”形式的继承和演变,体现了孝明帝即位之后灵太后当权的世俗政治在佛教造像艺术中的影响。 青岛博藏双丈八佛是我国唯一保存完整的“两佛并立”式北朝佛造像。 青岛博藏两尊北朝丈八大佛和北魏“双丈八碑”碑首,均系解放前从临淄县西龙池村龙泉寺遗址同时运来。 青岛博物馆

0 阅读:0
坚持走路

坚持走路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