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东线战场的转折点,那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无疑,这场战役为什么至关重要?用主席的话来说那就是德军在东线彻底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对于德国来说,只要转入防御就意味着失败。
于是就有了下一个问题,为什么斯大林格勒战役会让德军由进攻转入防御?因为这一战之后,德军最重要的第六装甲集团军被消灭,德军在东线很难组织起更大规模的进攻了。第六集团军可以说是东线最锋利的一把刀,如果拿同为轴心国的日本来对比,可以说日本举全国之力都养不起这么庞大一支集团军。
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2年夏季,德军以第6集团军进攻斯大林格勒地区,以第4集团军进攻高加索地区,计划切断整个苏军的后勤从而赢得对苏战争的最终胜利。8月24日开始,德国空军对斯大林格勒地区进行了无差别轰炸,把这座城市炸得面目全非。但苏军挡住了德军的两路进攻,到了9月份希特勒把进攻高加索地区的第4集团军调回来参加斯大林格勒会战。9月13日两路德军冲到了斯大林格勒城下,残酷的巷战就这么开始了。苏军在此后的两个月时间里顽强作战,挡住了德军发起的一次次进攻。
到了11月19日,由于苏军两翼援兵到达,德军两个集团军被包围在斯大林格勒周边150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两天后,曼斯坦因组织德军向斯大林格勒地区救援,但由于兵力捉襟见肘,曼斯坦因的救援计划失败。德军两个集团军被彻底包围在斯大林格勒周围,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1943年1月31日,弹尽粮绝、援兵无望的德军向苏军投降,这里面就包括希特勒的心头肉,德军最精锐的第6集团军。
巷战中的苏军第6集团军到底有多精锐呢?这个集团军比日本十个甲种师团都要强,如果把油料这些消耗品都算上,二战前的日本就是举全国之力都供养不起这么一个集团军的消耗。
先说人数上面,德国第6集团军巅峰人数在33万人。日军一个甲种师团的兵力在2.7万人左右,所以第6集团军相当于12个日军甲种师团,我们也必须以甲种师团计算。因为第6集团军都是德军最先建立的老部队,作战素质最为精锐。但如果从总体装备来看,12个日军甲种师团的装备根本没法跟德军第6集团军相提并论。
日军一个甲种师团配备了山炮和野炮各配备了54门,另外在轻武器上有96挺重机枪、244挺轻机枪和144个掷弹筒。运输上面,一个甲种师团有100多辆卡车和40辆坦克。换算出来,12个甲种师团就是648门山炮、648门野炮、1152挺重机枪、2948挺轻机枪和1728个掷弹筒。坦克数量也只有区区不到500辆。
日本小巧的坦克相比之下,第6集团军火炮数量可以达到3500门、坦克更是有2000辆之多。至于轻重机枪这种支援武器,日军跟德军就没法比。第6集团军一个团就已经有107挺轻机枪了。日军12个甲种师团的轻机枪数量不过是第6集团军11个团的配置。日本本土总共就17个常备师团,二战开始后日军所谓的扩编其实也是以这17个甲种师团为基干进行的。
这还只是数量上面,如果再从质量上来说,日军就更不能跟第6集团军比了。德国作为一个战败国,在陆军编制上一直受到限制。所以从希特勒执政开始,德军的武器都是按照精英标准来配备的。德军的枪械都是毛瑟、通用机枪这些名枪,日军这边还在用一战水平的三八大盖和歪把子。火炮上那更没法比,德国火炮可是世界有名。
德国豹式坦克可能会有人认为第6集团军没了,还可以再组建第6集团军。其实拿国军举例子特别能说明问题。为什么国军三大战役失败就彻底失败了?这是因为国军五大主力被消灭是补充不了的。德国也跟当初国府面临同样的问题,因为生产速度远远赶不上消耗速度。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说到底就是一个中等国家进攻一个大国必然遭遇的失败。第6集团军的损失就是把德军仅有的几把尖刀折弯了。
其实横贯整个欧洲大陆的历史来看,都没有出现俄罗斯如此庞大纵深的一个国家,拿破仑和希特勒都轻视了这一点。欧洲历史上最为庞大的帝国无外乎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但这两个帝国真正能号召的兵员以及资源都达不到苏联这种程度,因为无论罗马还是奥斯曼他们的主体民族占总人口比重都不高。但苏联就不一样了,斯拉夫人是这个国家的主体民族。我们就拿1942年苏军的三场战役来说。
第一场就是柳班战役。弗拉索夫带着苏军强攻柳班以求打通向列宁格勒的通道,结果被曼斯坦因轻松击败,苏联第二集团军成建制被消灭。战后,弗拉索夫成了俄奸,手下的苏军全部变成了伪军。
斯大林格勒废墟中的苏军
第二场就是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这一次苏军以5个集团军的兵力三面围攻第6集团军和第一装甲集团军。一开始苏军势如破竹,但在德军第一装甲集团军穿插到苏军侧后后反倒是包围了苏军,最终在德军的里应外合下取得了空前的胜利。德军消灭了30多万苏军,无数坦克和火炮被缴获。也是这一次失败使得苏军从乌东一路溃退到伏尔加河。
第三场就是著名的热勒夫战役。这次苏军以9个集团军的优势兵力三面包围德军第4集团军,指挥作战的还是苏军名帅朱可夫。但德军利用苏军侧翼暴漏的弱点穿插反包围第41集团军,最终导致苏军伤亡超过50万,更是有26万人被俘。
苏军这几场战役每一场的伤亡都可以跟第6集团军的伤亡相提并论,但经历数次惨重的苏军,都不会有德军丧失第6集团军这样的问题。因为相对德国,苏联拥有无穷无尽的资源以及人口,背后还有美国为其输送海量的工业零件和生产线。德国由于在欧洲占领区内无法短时间内整合资源。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国不只是损失了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还有几十万仆从国的军队。这里包括罗马尼亚两个集团军23万人、意大利一个集团军22万人和匈牙利一个集团军20万人。但仆从国军队自始至终只能作为填线部队,甚至都无法作为炮灰来使用。在损失了第6集团军之后,德军在整个东线出现了机动兵力捉襟见肘的窘迫情况。
德军反坦克炮
在广袤的东线战场,德军的防线处处漏风。这个漏风不是说德军用来填线的部队不够了,而是作为机动的精锐军团不够了。所谓的“弹性防御”不过是一种无奈之举,他的“弹性防御”是以牺牲大量步兵单位做炮灰来建立的一种战略防御战术。德军以反坦克武器和反坦克炮迟滞苏军攻势,然后在最关键的时刻把自己的装甲部队填进去,进行一次反冲击来消灭苏军来维持战线的稳定。
德军著名的虎式坦克,虽然能把苏军的T34踩在脚下,但这种虎式坦克只能以营为单位作为集团军的救火队。这就是第6集团军被消灭后的情况,德军已经无法发起像巴巴罗萨计划那样雄伟的进攻了。正如主席所说,一旦德国这样一个法西斯国家转入防御,那他的灭亡也就到来了。
陆权国家和海权国家的区别,日本人如果把海军的投入都给到陆军,养活几支“第六集团军”也是够的。
这就跟战国时期魏国连遭桂陵、马陵两场打败,精心打造的“魏武卒”损失惨重从此一蹶不振![呲牙笑][点赞]
因为第六集团军很多都是老兵,还是技术工种,是最精锐的,放到其他集团军可以当教官,当种子部队,后来的部队无法做到。
小日子的海军虽然畸形,从吨位上来说,也只有美帝这种工业爆棚的国家能稳压
一战和二战困扰德国的依然是两线作战的问题,由于德国地处欧洲中部,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了它在战争中无法同时进行两线作战
德军不止损失第六集团军,在蓝色行动开始前,德军南方集团军共集结了44个德国步兵师,16个德国摩托装甲师,52个仆从国师,斯大林格勒战把德军一半多的兵力都损失了,还使仆从国兵力遭毁灭,100多个师损失一大半,德军还有兵力吗[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要是早点调动“古斯塔夫”去斯大林格勒就不会如此被动了,塞瓦斯托波尔如此坚城久攻不下也是靠“古斯塔夫”一锤定音的,不明白有了前车之鉴在斯大林格勒久攻不下才想起来调动神器,可惜已经晚了
德军的强项是运动战,一旦打成阵地战,拼消耗,就离失败不远了。一战德国也是与英法陷入阵地战,导致失败。
有这比法?比比海军呗!倭国有20多条航母,德三只有一条还一直没完工,战列舰大核武藏比沙舰俾舰强太多
德国佬太贪心了,贪心的人欲望无穷无尽,必然失败。
德军没有一鼓作气去攻打斯大林格勒,再加上雨季降临,德军的机械化部队被地形束缚住,只能等冬季降临地面硬化。让苏联有了充足的准备时间,不然苏联要组建流亡政府了。
那时的军事单位应该是,集团军群-集团军-军-师-旅-团-营-连-排-班。一般都是33制,3个军为1个集团军。一个军大概2-4万之间,33万人已经不是集团军的规模,而且集团军群的规模了。
因为小日本强大的是海军
德国胜利天下就太平了.
曼斯坦因说:第六集团的覆灭打断了德军的脊梁骨
懂了,但是懂得不多。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意义并不止在于消灭第六集团军,斯大林格勒的终局是天王星行动,苏军反包围整个南线德军集群,这一战不止消灭了德军南线全部机动兵力,彻底断绝德军夺取巴库油田的企图,最关键的是使得德军整条战线陷入捉襟见肘的地步,再也没有余力发动有威胁的战略进攻,只能被苏联无尽的钢铁洪流淹没。
这个第六集团军下辖若干步兵军,装甲军。再往下,辖几十个步兵师,装甲师。规模有几十万人。实际上等于我们的方面军,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野战军。懂了吗?
应当全局看问题,德国不是单打苏联,而苏联打的只有德国,如果没有西线德国单打苏联会如何?
穷鬼帝国主义不配和德三比[抠鼻]
欧亚陆战装备是有代差的,看看苏军在东北碾压关东军就知道,钢铁和血肉,不是一个量级的。
你要看他的对手。第六军团的对手是谁。
恶战唯有杀俘,消灭有生力量,难道放回去又来打
集团军算个毛,苏联都是集团军群
长期战争打的就是后勤跟兵员,只要你有足够的物资跟人员补充,一两场战役的失败决定不了什么,俄乌战场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只要乌克兰再拖下去,失败是肯定的,迟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