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存世的照片非常少,这一张(下图)与醇亲王奕譞的合影非常珍贵。 讲讲这张合影

朋晟聊历史 2024-01-17 22:59:49

左宗棠存世的照片非常少,这一张(下图)与醇亲王奕譞的合影非常珍贵。 讲讲这张合影背后的故事—— 晚清有两大亲王,一位是恭亲王奕訢,另一位是醇亲王奕譞。 恭王奕訢待左宗棠很一般,本来恭王也是很重视起用汉人的,但那是在内乱频繁、外敌压境的时候,等到八国联军退走,太平天国被灭后,他认为可以松一口气了,渐渐地就变成了事事求稳、时时求和的平庸王爷。 左宗棠收复新疆,清廷与俄国签订《伊犁条约》之前,朝中的主流意见是等左宗棠进京之后再作决定,但恭王却不以为然,他急于达成和约,并不愿听取左宗棠的意见,匆匆就将和约签订了。 因为左宗棠功勋卓著,威望甚高,恭王在面子上不得不敷衍,但对左宗棠入朝后和朝臣格格不入,独行其是的态度,以及不懂朝中礼仪,内在里恭王是很不满的。 暮年的恭王,更喜欢李鸿章那样的官场老家伙,守规矩,会做官,关键是不激进,面对洋人从来都是以和为贵。 左宗棠进京,入值军机后,恭王没少叫左宗棠碰软钉子。 举个例子。 左宗棠一向勇于任事,办起事来急如星火,朝中的那些个繁琐的规矩,他不是不懂,而是实难忍受。有一次,李鸿章为永定河堤防工程上了一道折子,左宗棠搞过水利,比较内行,得知这事,他不顾程序,马上就出京到工地视察去了。 恭王见状,就慢吞吞地质问:“不等准奏,就匆忙出京,若是太后问起来,我将如何对答呢?” 左宗棠愤懑地反问道:“然则我们一举一动都得奏准么?” 恭王冷冷地说:“在朝廷中,就得这样办!” 醇王与恭王不一样,从某种程度上,他俩是隐性竞争的关系,恭王在台上,醇王只能敲边鼓;恭王下台,醇王才有机会掌权。 因为是这样的关系,当恭王是主和派的时候,醇王必是主战派。 当然,除了政治姿态,醇王的性格也比恭王更加的鲜明,不像恭王,被慈禧打压的暮气沉沉。 左宗棠进京之后,性格、作派甚至习惯,都属于异类,但醇王却格外尊重他,每次听到他来,醇王必先在仪门内等候;每当他进内宫门,醇王总让他先行,总之待他格外的礼遇。 醇王很欣赏左宗棠身上的豪气。 有一次,醇王、左宗棠和英国公使威妥玛会谈。威妥玛先到,因为傲慢惯了便高踞上坐。左宗棠到场之后,看见这一情景,立即怒气冲冲地向威妥玛说:“这个上座是醇王爷坐的,就是我也只能坐下面的位子。你应该坐到你该坐的位子上。” 换是朝中其他人,谁敢对洋人这么硬气啊。 威妥玛领教了左宗棠的霸气之后,面红耳赤,只得乖乖地易位而坐。 然而,晚清京城的官场终究是容不下左宗棠的。 就在左宗棠第一次被排挤出京,到两江总督任上为慈禧分忧的时候,临行前,醇王特别邀请左宗棠合照了一幅相,并将相片送请当朝名士题诗。这幅照片题名《王侯并坐图》,一直保存在左家老宅,后来在动乱年代毁失了。 这张照片应该是左宗棠人生的最后一张照片。 观之给人英豪贵气之感。 奇异的是,就在左宗棠与醇王合影后,他在京城居室的门楣上居然长出了五颗玉芝,左三右二;室内房梁两端也各长了两颗。 玉芝就是灵芝,历来象征祥瑞。 京城同僚闻讯,纷纷前来参观,无人不赞叹,更有人说,左公豪气出玉芝,古今罕见。

0 阅读:170
朋晟聊历史

朋晟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