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事领域,蒋百里有多强? 1932年2月1日,一·二八事件的第三天,民国著名报人曹聚仁跟蒋百里在上海法租界一家咖啡馆喝茶。 蒋百里手里拿着一份上海出版的日文《每日新闻》,忽然对曹聚仁说:“7日早晨,日军要有一个师团到达上海了。” 说着,他指向了一条同盟社的东京电讯,分析说:“陆相杉山昨日晋谒天皇,这就是报告出兵的意思,依日本的运输能力,以及从长崎到上海的水程,估计7日早晨,可运到一个师团。” 果然,2月7日,日本的第九师团到达上海,参加作战了。 仅通过一则简短平常的电讯,就能准确判断日军在上海战场的兵力调动,这一幕让曹聚仁感慨,蒋百里被誉为民国第一军事学家,绝非浪得虚名。 后来,蒋百里对淞沪战场的解读,更是进一步加深了曹聚仁的这种认识。 淞沪协定签订后,中日形势稍微缓和。 有一天,蒋百里和日本士官学校同期同学冈村宁次闲谈,谈到了一·二八的淞沪战争。 蒋百里认为,江南一带是河沼地带,在这一带作战,必须配上水上的小型船艇(也就是后来常见的橡皮艇),才能赢得主动,掌控战场。 事后,蒋百里即向最高当局建议制造二千艘小艇,遗憾的是,计划虽经批准,小艇最终却未见制成。 而冈村宁次听过蒋百里的这一战场解读,立即向日本军方做出建议,并得到了相当程度的重视。 正因为我方没有行动,日方立即实施,等到八·一三战争爆发,日军一进到太湖流域,他们的橡皮艇队到处横行,我军的前后方均受其严重扰乱。 作为民国第一军事学家,蒋百里不仅有超一流的战场解读、战况预判的能力,而且在战略思想上,也是有相当的造诣。 他曾有两段高论,非常的精辟入里,高瞻远瞩。 一段是对老蒋的批评。 蒋百里说:“一个人总容易为历史所支配,尤其容易为自己成功的历史所支配。蒋介石是以黄埔建军得到北伐成功的,假使他用黄埔生用到超过了他们的能力,我便很为他担心了。” 另一段是对日本最终失败的预测。 蒋百里说:“日本陆军的强是世界少有的,海军的强也是世界少有的;但是两个强加在一起,却等于弱。这可以说是不可知的公式,也可以说是性格的反映。” 对于这样的高论,曹聚仁曾说:这样的话,非深通辩证法是不能了解的,正如他对蒋介石失败的预判,是合乎变的逻辑的。 蒋百里一生,大半程是不得志的。 1938年,蒋百里奉命代理陆军大学校长,似乎可以行其志了。不料,在陆大回迁时,那年秋天却病逝筑桂途中,含恨以终了。 蒋百里是坚定的抗战派,且主张长期抗战,他留下的一句遗言,非常的悲壮,且充满了历史的乐观主义精神。 蒋百里说:“胜也胜,败也败,只是不要向敌人投降!”
在军事领域,蒋百里有多强? 1932年2月1日,一·二八事件的第三天,民国著名报
朋晟聊历史
2024-02-08 23:13:11
0
阅读: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