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王霙确实没有唐国强演得好,也没有唐国强出名,但他却深得老百姓喜爱,原因就在于他的“真实”。 出生在1957年的王霙,原本是一个话剧演员,因为偶尔出演了一次毛主席,从此开始了特型演员生涯。 1992年史诗级电影《秋收起义》开机,当时王霙30出头,出演秋收起义的毛泽东十分合适,但问题是王霙当时很胖,足有168斤,和当时真实的毛主席严重不符。 在这样的议论下,王霙决定减肥,最起码要减到150斤。正在王霙努力减肥期间,突然收到了导演的一封信。导演告诉他,这是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同志亲自写来的。 王霙打开后,上面写着:“秋收起义时的毛泽东,骨瘦如柴,蓬头垢面,另外还有腿疾……” 王霙读完这封信受到了莫大的感触,他突然觉得自己是不是错了,毛主席青年时期竟然如此艰难,完全不是他想象的那个样子,如果演不好,岂不是影响他老人家的形象。一种想要放弃的想法整天在脑海里奔走。 在一次节目上,王霙亲口说了自己内心的那种抉择,他先是看了很多关于毛主席的资料,然后直接去了湖南韶山,他想去采访一下毛主席的邻居,想问问毛主席青年时期究竟是怎么样的人。 那个邻居叫已经年过花甲,得知王霙要饰演毛主席,那个阿妈半天没有说话,只给了他一个拐杖,让他跟着她去登山,最后王霙到了才知道,原来是要去给毛主席的母亲上坟。 到了坟前,阿妈对着坟头说:“这个和润之很像的人,要演润之,你们在天之灵要保佑他啊。”说完就在坟头念叨起来,那一瞬间,王霙感动无比,在毛主席的父母坟前,含泪磕了三个头。 也正是这件事,给了王霙信心,他不在乎出不出名,既然走上这条路,就要对得起毛主席,对得起毛主席的父母,和韶山的乡亲。 为了演好秋收起义时的毛泽东,他除了减肥,每顿饭只吃涮白菜,一直坚持了一个月,开机前,王霙还专门要熬夜,可是熬夜不能白熬,他就看所有关于毛主席青年时期的书籍,一直到开机的日子,当他和大家见面时,把大家吓一跳,此时的王霙像是经历什么磨难一样。 就是在这样的坚持下,王霙开始了工作,终于,他的努力得到了广泛认可。 从那以后,王霙才突然明白,他现在已经不单单是个特型演员,而是一个在大众心里,一个真实的曾经有过的伟人形象,他不断学习毛主席的吃苦精神,毛主席的那种特有的气质,出演了很多电视剧电影。 在当时,实际上饰演毛主席的演员也有几个,最出名的就是古月老师,他知道比起来古月老师,他欠缺的很多,所以就大量的学习,湖南话说的不好,他就专门去韶山学习,可以说他的信心十足。 在21世纪前,王霙出演了很多历史剧,《巨人的握手》《秋收起义》《黄克诚》等重大影片,都备受好评。 但遗憾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自己的年龄已经越来越大,很多年轻时的毛主席已经不适合他来演,自从《血战湘江》革命历史片《红色圩场》《重庆谈判》等相继演完后,王霙就很少再露面,顶多2019年出演了一部《特赦1959》。 主要有几个原因。第一,年轻的特新演员越来越多,王霙也经常看年轻特型演员饰演的毛主席,很好,比如《恰同学少年》《觉醒年代》等,时代在不断地发现,是应该把机会留给年轻人,加上这些孩子们自带的明星效应,一定会更好地宣传毛主席和发扬毛主席的精神。 第二就是王霙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足,和王霙同时代的,饰演毛主席的特型演员其实有很多,比如张可瑶,王立宪,唐国强等,作为一个演员,确实是靠片酬吃饭,但作为一个特型演员,身上更多的责任。 从一个越剧团的演员,到转型特型演员,王霙这一路走的异常艰辛,但对他来说,他觉得十分有价值,至少得到了很多观众的肯定。 王霙从《井冈山》到《红色摇篮》再到革命史诗剧《领袖》等,王霙可以说已经饰演了各个时期的毛主席,评价也是十分高,对于大众来说自然很满意,但王霙却不这么认为,2021年王霙参演的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献礼片《生死坚守》上映,距离他上一部影片已过去3年,距离他第一次出演毛主席的献礼共产党成立70周年《开天辟地》已过去30年。他认为要演就演好,如果没有信心就不要去演,不能破坏毛主席的形象。 如今,随着时代潮流的快速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年轻特型演员加入这个环境,谷智鑫,侯京健等等,青出于蓝胜于蓝,相信这些年轻的孩子们可以挑起大梁,不要让全国观众失望。
说实话,王霙确实没有唐国强演得好,也没有唐国强出名,但他却深得老百姓喜爱,原因就
另子维好故事
2024-07-01 18:13:36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