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很好奇,胡适作为大文学家,为什么非要和毛主席抬杠?如果真是因为那件小事,那

另子维好故事 2025-02-09 21:36:46

其实我很好奇,胡适作为大文学家,为什么非要和毛主席抬杠?如果真是因为那件小事,那真是太小家子气了。   1921年,新文化运动鼎盛时期,胡适发表了一篇文章,轰动文坛,他说他经过考证,发现了《红楼梦》的真实作者名叫曹雪芹,他还说曹雪芹出生在极其富贵的家庭,倾家荡产之后才开始创作,但仅仅写了前80回,后40回是高鹗补写的。 这一观点可谓石破天惊,让社会上很多人振聋发聩,因为《红楼梦》虽然是名著,但在清朝这是一本被查封的“淫词小说”,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真实作者是谁。 所以胡适发表了自己的《考证》后,很多人把胡适称作是考证第一人,甚至说胡适的这些考证影响了中国后来研究红楼梦的很多学者,至今这个说法(曹雪芹创作80回,高鹗续写40回)依然流行。 其实可以看出,当年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的贡献并不小,但让人奇怪的事,此后多年,胡适并没有跟着毛主席走下去,这到底为何? 1936年毛主席在陕北接受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采访时就说,他在湖南一师读书时,就经常读《新青年》上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还成为他的楷模。 后来毛主席毕业后来到北大图书馆打工,机缘巧合之下得到李大钊的赏识和器重,还给毛泽东办理了听课证,有幸和胡适相识,即便胡适只比毛主席大两岁,但毛主席依然十分尊重他。 1917年毛泽东还在湖南一师读书时,胡适已经在美国留学,据毛主席日后回忆,他在北大时,曾听过胡适讲《中国哲学史》等课程,后来经过蔡元培等人的引荐,毛泽东还拜访过胡适,可以说那还是毛泽东和胡适的关系还算不错。另外,毛泽东从北大离开回到长沙后,曾创办了新民学会,当时在革命过程中遇到问题,毛泽东还给胡适写过信请教,这些也有证可查,比如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上发表了文章后,胡适见到后还给予过推荐和评价,他在《每周评论》上曾说,这一期特别介绍两个小兄弟,一个是《湘江评论》一个是《星期日》,他还说毛润之写的文章,眼光高远,一掷千金。 看上去,在离开北大后毛泽东和胡适依然有很深的师生情,但遗憾的是,毛泽东走向革命后,已经信仰马列主义,但胡适依然是个自我主义的自由主义者,甚至一直反对暴力和起义行为,这让二人渐行渐远。 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胡适在和董必武畅谈过一次,他依然劝说共产党放下武器,还专门给毛主席写过一封电报,也是劝说毛主席放下武器。当时毛主席已经接受老蒋的邀请去重庆谈判,所以对胡适这样一封“劝说”的电报当然没有理睬。有人说,也许正是因为这件事,胡适耿耿于怀,新中国成立后,他还曾对友人说过,当年没有收到毛泽东的回信。其实这些事在普通人看来,是再小不过的事情,但胡适是个自我主义者,他耿耿于怀也是合情合理。 1948年,胡适接受了蒋介石的邀请去了南京,后来便去了美国,开始了他的流亡生涯。实际上,毛主席对胡适并没有恶意,即便胡适离开了中国,毛主席也多次派人邀请胡适回国,但胡适并没有买账,似乎对毛主席有很多不满。1955年毛主席和科学家钱学森吃饭时,还说胡适对新文化运动有功的,只不过太顽固,劝他回来也不回来。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胡适真正地成为了一个利己主义者,这从几件事就可以看出来。 其一,当年1937年陈独秀出狱后,毛主席曾劝说他回到党内工作,但陈独秀没有接受,而是回到老家江津孤独终老。其实陈独秀并没有没有选择,蒋介石曾高薪邀请他去劳动部做个部长,吃香的喝辣的,但陈独秀不接受。胡适也曾邀请他去美国,买个小房子,安安分分做个利己主义者,但陈依然没有接受。 其二,1959年毛主席的《诗词十九首》发表,引发国内轰动,胡适在国外也读到了,但是他却公开说毛主席的《蝶恋花》“真的有点肉麻,没有一句通的。” 不仅如此,胡适还和当年作为文坛一哥一样的精神,找了很多专家,还在湖南长沙找到一些语言专家,就是为了证明,毛主席的《蝶恋花》不押韵,有点刻意的意思。 实际上,毛主席的这首词确实不押韵,郭沫若也曾说过,但郭沫若说毛主席这首词之所以不押韵,就是为了把情感揉进去,毛主席这种诗词大家,不可能在创作诗词上犯这种错误,所以真相只有一个可能,就是诗人这种“不改”,恰是不拘一格,把情感揉进去更能体现对亡妻的思念。 以上就可以看出,胡适作为一个曾经的好文学家,实在是太吹毛求疵了,至于胡适的诗词水平到底如何,我们不作论述,但从人品上,确实有点马马虎虎,当然这可能是阶级观念导致的。 胡适在美国待了很多年,始终没回到大陆,但是在人生最后两年,却回到了台湾,有人说胡适的问题一直都在脑子里,他的脑子里有个地方打了结,一直没有疏通。

0 阅读:305

评论列表

6689

6689

3
2025-02-09 22:37

主要在新,有格而包容才能带动出新。创新自然不会在定格,而且每个人的格子都不同。只有大家认同才是最好。

另子维好故事

另子维好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