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店不让孕妇上厕所,孕妇在网上差评怒斥商家没公德心!不料,商家晒出监控视频:“

笔杆子说 2024-10-20 14:50:20

咖啡店不让孕妇上厕所,孕妇在网上差评怒斥商家没公德心!不料,商家晒出监控视频:“我们厕所不对外开放,她早上已经来上过一次,我没有说她。中午又来,连招呼都没打,我们是开店做生意的,又不是公共厕所……” (信息来源:直播邯郸) 昆明一家刚开张的咖啡店,店主杨小美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因为厕所和一个孕妇杠上,还被挂上网,成了众矢之的。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一个怀孕九个多月的孕妇两次进店借用厕所,杨小美在第二次的时候拒绝了,并告知对方可以使用外面的公共厕所。   孕妇当然不乐意,挺着大肚子搬出“孕妇”这个尚方宝剑,一句“憋不住了,要怎么样?”直接把杨小美怼得哑口无言。   双方你来我往,最后不欢而散。孕妇和同行男子离开前还不忘放狠话,拍视频、给差评,指责杨小美“又丑又黑又胖”、“不会做人”、“没受过教育”。   事情在网络发酵后,不出意外地引发了热议。有人站孕妇,觉得人家大着肚子不容易,咖啡店开着门做生意,一点人情味都没有;也有人站咖啡店,觉得开门做生意不是开善堂,厕所又不是公共设施,凭什么要免费提供给别人用?   这起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公共场所服务者与使用者之间微妙的边界感,以及每个人心中那条难以界定的道德底线。   争论的焦点无非在于:咖啡店是否有义务提供厕所给非顾客的孕妇?   孕妇一方的逻辑很简单:我怀孕了,我最大,我憋不住了,你必须让我上厕所。这种逻辑看似强词夺理,却戳中了很多人的“同情心”。毕竟,谁还没个内急的时候?更何况对方还是个行动不便的孕妇,于情于理,似乎都应该“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但咖啡店也有自己的苦衷:我们开门做生意,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提供免费厕所。厕所是店里的私人物品,我们有权决定谁可以使用,而不是谁想用就用。更何况,万一孕妇在厕所里出现什么意外,我们还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谁来保障我们的权益?   双方各执一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说服不了谁。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咖啡店作为公共场所,确实有保障顾客安全的义务,但并没有义务为非顾客提供厕所。也就是说,孕妇可以进店询问是否可以借用厕所,但店家也有权拒绝,双方不存在强制性的义务关系。   而孕妇辱骂店家的行为,则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构成公然侮辱他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抛开法律层面,从道德的角度来看,这件事就变得更加复杂了。   孕妇固然有“憋不住”的难处,但也不能因此就“理直气壮”地要求店家提供便利。毕竟,店家没有义务为她的个人行为买单。出门在外,提前规划好行程,找好厕所的位置,才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表现。   而店家作为服务行业,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对顾客提供一些人性化的服务,也是一种值得倡导的行为。尤其是面对孕妇、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时,更应该多一些理解和包容。   当然,理解和包容应该是双向的。顾客在享受店家提供的便利和服务的同时,也应该尊重店家的劳动成果和合法权益,而不是把店家的善意当成理所当然,甚至肆意践踏。   这起事件之所以引发如此大的争议,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社会对公共场所服务和道德责任的认知存在偏差。   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公共场所的服务质量和人性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商家能够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服务体验。   另一方面,一些商家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将自身的服务范围和责任界定得过于狭隘,忽视了顾客的基本需求和感受,导致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态度恶劣。   这种供需之间的矛盾,使得公共场所服务和道德责任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也让商家和顾客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微妙。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商家和顾客共同努力。   商家应该转变经营理念,提升服务意识,在合理的范围内,为顾客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同时,也要明确自身的服务范围和责任界限,避免“好心办坏事”。   顾客则应该理性消费,尊重商家合法权益,在享受服务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更重要的是,社会需要加强公共场所服务规范和道德教育,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道德意识,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这起“孕妇借厕所”事件,看似只是一件小事,却折射出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它提醒我们,在公共场所,每个人都应该坚守自己的底线,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权益。   只有当理解和包容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商家和顾客才能真正和谐相处,公共场所才能成为一个更加文明、友善的空间。

0 阅读:89
笔杆子说

笔杆子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